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关于儿童精神障碍的研究日益受到精神病学家以及相关专家的重视,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是在儿童少年重型精神疾患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因精神障碍住院患儿中占有主要地位。虽然关于精神分裂症患儿的报道日益增多,但对于儿童少年期与成人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是否存在临床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目的:通过对住院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与成人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探讨精神分裂症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6.2~2007.6收住本院的小于14岁的首发精神分裂症共计70例为儿童组,大于等于14岁的共计89例为少年组,并将同时期住入我院的成人期首发精神分裂症共计16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成对照组,用PANSS量表,BPRS量表以及自制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表进行评分。结果:①本研究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史阳性率41.4%与少年期患者阳性率25.8%、成人期患者阳性率18.6%三组资料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②在听幻觉方面结果显示儿童期阳性率与少年期相比没有差异性,但是二者均高于成人期听幻觉阳性率;在视幻觉方面结果显示为儿童期阳性率高于少年期和成人期;在感知综合障碍方面结果同样显示儿童期阳性率高于少年期和成人期。③儿童期思维逻辑障碍阳性率与少年期、成人期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少年期思维逻辑障碍阳性率小于成人期;儿童期妄想阳性率低于少年期和成人期;另外,BPRS因子和PANSS因子评分显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症状群评分和偏执症状群评分均小于少年期和成人期;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症状群评分和偏执症状群评分与成人期相比没有差异性④从儿童少年期整体看来情感平淡阳性率与成人期没有统计学差异,将其具体分析可见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平淡阳性率与成人期大体相当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平淡阳性率较成人期患者小,从PANSS反应缺乏症状群评分和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评分分析来看对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分高于少年期与成人期,少年期与成人期在反应缺乏症状群评分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焦虑抑郁症状阳性率高于成人期患者,且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从PANSS抑郁症状群评分和BPRS焦虑抑郁因子分评分分析来看对儿童期与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分高于成人期患者。⑤儿童期患者出现孤僻退缩症状的可能性高于少年期患者,而少年期患者的孤僻退缩症状阳性率与成人期患者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冲动行为的分布特点是儿童期患者的阳性率>少年期>成人期。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病过程中的临床病理特点同发病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与患者的心理行为发育有密切关系。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家族遗传有更为密切的关系,且发病越早受遗传影响越明显。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感知觉障碍、焦虑抑郁、孤僻退缩和冲动行为较多见,思维内容障碍相对较少,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平淡阳性率与成人期大体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