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古道与巴蜀融合研究

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巴、蜀的交往互动为背景,梳理成渝古道的萌芽、形成、发展、变化,讨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历史必然性。巴和蜀是四川盆地的两个基本地理单元。从先秦时期开始巴蜀两地就已经通过水路、陆路互通往来。到明代以前,巴蜀两地的交通格局重心呈现出从北往南转移的趋势。明代,巴蜀两地的交通主干道已经转移到南线,官方在成渝之间设置东路驿路,驿站规模不断扩大。其形成的原因包括,全国经济重心南迁,重庆逐渐成为川东最有影响力的城市,明清时期特有的移民因素影响等。成渝古道为近几十年来对古时候巴、蜀之间交通干道的称呼,其历史上名称几经变化,于明清史书的记载里逐渐清晰,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其路线走向逐渐固定。古道的通畅带动道路沿线的城市走向兴盛,譬如,陆路中荣昌、隆昌“以道兴城”;水路中宜宾、江口等城市繁荣兴旺,整个沿路区域的经济与文化因此而进入历史时期的巅峰。但随着近代西方入侵,重庆开埠等事件出现后,中国传统的驿路交通转型改变,成渝公路、成渝铁路出现,火车、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成渝旧有的交通体系逐渐没落,新型交通体系建立起来,承接历史上成渝之间古代道路的功能,更加增进了成渝地区的交流互动,使两市关系更密切,为如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奠定了交通基础。历史上,巴与蜀长期互动往来,相互渗透,逐渐走向一体化,形成浑然一体的巴蜀文化。如今,在建设国家级核心经济圈政策引领下,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成渝地区发展的新方向,历史上巴与蜀的中心城市成都与重庆变得密不可分。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
期刊
学位
学位
菲利普·罗斯(1933-2018)是当代犹太文学中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反美阴谋》是菲利普·罗斯创作的一部“反事实小说”。历史研究是该部作品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鲜有学者关注作品中的性别议题,难以阐释文本主题的多样性。因此,本论文运用女性主义地理学理论,深入研究《反美阴谋》中的女性空间,探讨女性受到的空间束缚,以及如何利用空间积极反抗。本文一共分为三个章节。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菲利普·罗斯的写作生涯,
学位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作为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其作品中人物所共同面对的伦理身份解构现象却并未引起足够关注。本文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视角下通过对伦理身份解构的根源、推动力,以及解构的最终完成三个阶段的分析,探讨伦理环境对个体伦理选择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伦理身份解构的结果,以期对石黑一雄作品蕴含的深层含义做进一步补充。文章由五部分组成;引言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