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巴、蜀的交往互动为背景,梳理成渝古道的萌芽、形成、发展、变化,讨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历史必然性。巴和蜀是四川盆地的两个基本地理单元。从先秦时期开始巴蜀两地就已经通过水路、陆路互通往来。到明代以前,巴蜀两地的交通格局重心呈现出从北往南转移的趋势。明代,巴蜀两地的交通主干道已经转移到南线,官方在成渝之间设置东路驿路,驿站规模不断扩大。其形成的原因包括,全国经济重心南迁,重庆逐渐成为川东最有影响力的城市,明清时期特有的移民因素影响等。成渝古道为近几十年来对古时候巴、蜀之间交通干道的称呼,其历史上名称几经变化,于明清史书的记载里逐渐清晰,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其路线走向逐渐固定。古道的通畅带动道路沿线的城市走向兴盛,譬如,陆路中荣昌、隆昌“以道兴城”;水路中宜宾、江口等城市繁荣兴旺,整个沿路区域的经济与文化因此而进入历史时期的巅峰。但随着近代西方入侵,重庆开埠等事件出现后,中国传统的驿路交通转型改变,成渝公路、成渝铁路出现,火车、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成渝旧有的交通体系逐渐没落,新型交通体系建立起来,承接历史上成渝之间古代道路的功能,更加增进了成渝地区的交流互动,使两市关系更密切,为如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奠定了交通基础。历史上,巴与蜀长期互动往来,相互渗透,逐渐走向一体化,形成浑然一体的巴蜀文化。如今,在建设国家级核心经济圈政策引领下,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成渝地区发展的新方向,历史上巴与蜀的中心城市成都与重庆变得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