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拉斯曾在中国掀起两度热潮,其作品进入中国后一版再版,尤以小说《情人》为代表。本文将打破文本内部封闭式的关照,结合时代背景,梳理杜拉斯在中国的传播热潮,从传播视角考察杜拉斯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动态地理解在各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经由各种不同路径的传播塑造的不同的杜拉斯及其作品的面貌,揭示从法国到中国的传播中,杜拉斯及其作品形象和内涵产生的“变异”或“重构”。具体来说本文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杜拉斯的作品与作为“文学明星’的杜拉斯;考察杜拉斯热”的传播路径,以及不同传播路径对杜拉斯及其作品面貌的塑造;分析“杜拉斯热”中的不同接受群体。 在消费时代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更全面地看待杜拉斯式“文学明星”;如何更冷静地看待文学的时尚化;不同的传播主体如何参与内容生产,呈现出不同的对象形态;不同的接受群体是“各取所需”还是“囫囵吞枣”;文章经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结合传播学理论知识,将“杜拉斯热”置于传播课题中,讨论了在消费时代下,文学作品从传播媒介、传播路径、接受状况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文章提出欣赏文学,受众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意识,而研究文学更应该多角度、多领域、多学科探究。 本论文拟从传播视角着手,更全面地考察“杜拉斯热”这一现象的传播及其背后的机制、原因、影响等;并结合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相关理论,以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杜拉斯研究带来创新的视角,也为当代文坛中的相似现象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