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演变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传统聚落,有着丰富的建筑艺术、独特的民俗风情。然而随着人的思想意识的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变迁。侗族传统聚落和民居正经历着过去所不能及的巨变。本文研究三江侗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演变,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即通过研究分析演变的现象,来分析现象背后的演变因素。进而总结演变特征,指出演变现象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展望。本论文以三江为例,探讨三江侗族聚落和民居从早期至近当代整个演变历程中,建筑在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思想文化共同选择作用下的适应性演变。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演变现象背后的演变因素。最后提出三江侗族传统聚落和民居的演变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引导良性演变的策略研究提出展望。本论文的创新点为,1、补充了三江侗族聚落和民居的研究系统,丰富了三江地区侗族民居的研究。2、与以往的静态研究不同,本文采用纵向历时性的研究方法、动态的研究方法,进行三江侗族聚落和民居演变的研究。3、建筑研究结合多个学科。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三江地区侗族聚落和民居演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为背景理论的阐述。总结了当前国内外传统民居研究概况以及所取成果和民居研究方法的应用介绍,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并介绍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区的背景和历史沿革。第二部分(第三~四章)为演变现象和演变成因的分析。以对三江侗族传统村寨的实地调研和测绘为基础,介绍三江侗族传统聚落、民居的基本特点。通过纵向的历史分析,社会背景的动态演变的角度,对典型聚落的背景历史和重要建筑物进行介绍。对典型民居和村民分别进行测绘和访谈,了解民居的改造历史。还原聚落和民居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其演变现象和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现象后的成因。第三部分(第五章)为总结和展望通过以上章节对三江侗族传统聚落和民居演变历程的分析,总结聚落和民居在当前环境下演变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既是我国古代城池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也是传统城池的终结,这一时期的城池,在明清时期政治经济背景的影响下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然而,因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多样,以及
介绍了放射性的一般知识及建筑陶瓷产品放射性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建筑陶瓷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并针对如何避免和降低建筑陶瓷对人体的危害问题,从生产企业、国家监督机构、消
本文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系统梳理广西地区在南朝时期的所有州郡县政区,对一些争议的政区置废情况,尤其是对没有正史地理志资料的梁陈新增政区,在众说纷纭中旁征博引、加以
针对滨海盐渍土盐分含量高和土壤导水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禾康盐碱土改良剂、康地宝盐碱土改良剂、金满田生物菌剂、腐殖酸和石膏5种土壤改良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测定了土
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东南流经河南中东部地区,于安徽境内汇入淮河。明清时期沙颍河北接贾鲁河、卫河,可达京师;南流淮河与长江相通,水运条件便利。明清两代,随着社
本文选取南宋的嘉兴、湖州二城为个案,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由今及古的溯源法展开深入、细致的文献考证与图上复原;并以平江、建德、镇江、常州等城为断代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历史学科教学作为影响学生知识观念与生活意识形态的重要环节,其与学生的智育与德育都具有一定的联系。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