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本课题探讨几丁糖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早期的影响。 方法: 72 只 SD 大鼠预适应 7 天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 周(12 只)、8 周(12 只)、12 周(12 只),实验组 4 周(12 只)、8 周(12 只)、12 周(12 只)。模型制备:常规术前准备,臀部及左大腿处备皮、消毒。在左大腿后外侧,纵行切开皮肤,显微镜下逐层分离组织。暴露坐骨神经干,沿坐骨神经向近端追踪,在距梨状肌下缘 5 mm 处,用手术刀快速离断坐骨神经。显微镜下用10-0无损伤缝合线间断缝合坐骨神经外膜,缝合4-5针。以神经外膜外翻,神经不扭曲,吻合口整齐,无神经束膨出为缝合标准。实验组:造模成功后,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神经吻合口周围滴液态几丁糖0.05 mL,使其包绕神经吻合口,5-0缝合线间断缝合逐层关闭伤口。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伤口,吻合口周围滴注生理盐水 0.05 mL,5-0 缝合线间断缝合逐层关闭伤口。模型建立成功术后 4周、8 周、12周。通过观察大鼠坐骨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Western blot (WB)测定神经吻合口处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含量了解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瘢痕形成的情况;坐骨神经横断面苏木精-伊红染色(HE 染色)了解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术侧足趾感觉了解大鼠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 4 周、8 周、12 周坐骨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实验组:1.29± 0.49 分、1.20±0.45 分、1.43±0.53 分,对照组:2.86±0.38 分、2.17±0.75分、2.14±0.69 分,同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较轻,其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4 周、8周、12 周坐骨神经吻合口Ⅰ型胶原纤维含量:实验组:0.22±0.06、1.02± 0.30、2.41±0.16,对照组:0.28±0.03、2.07±0.35、4.38±0.18,同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坐骨神经吻合口Ⅰ型胶原纤维含量较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4 周、8 周、12 周坐骨神经吻合口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实验组:0.47 ± 0.06、0.85 ± 0.12、1.95 ± 0.19 ,对照组:0.36 ± 0.06、0.72±0.13、1.39±0.19,同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坐骨神经吻合口Ⅲ型胶原纤维含量较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4 周、8 周、12 周坐骨神经吻合口Ⅰ型/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比值:实验组:0.46 ±0.10、1.22±0.24、1.24±0.16,对照组:0.84±0.15、2.96±0.32、3.20± 0.46,同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坐骨神经吻合口Ⅰ型/Ⅲ型胶原纤维含量比值较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4 周、8 周、12 周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实验组:80.33±7.37、127.33±20.74、125.67±28.57,对照组:54.33±10.06、73.33±20.60、96.67±29.01,同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坐骨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数量较多,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12 周的观察时间短,未能观察到两组大鼠坐骨神经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局部应用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可以减轻周围神经损伤后瘢痕的形成,对神经再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