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公共图书馆用户对信息通讯技术设施(ICT)使用情况的分析,考察了公共图书馆在弥合数字鸿沟中的角色。为确认哪些变量可有效解释用户行为,本研究对影响用户是否使用图书馆ICT设备及使用频率和使用目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激励用户使用这些设施进行了探讨。本研究通过两种途径搜集了数据:首先,对全国5个省的28家图书馆发放了问卷;其次,对管理者和图书馆员进行了简短访谈。通过对所获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确认了影响用户是否使用图书馆ICT及使用方式的变量,同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图书馆ICT使用频率的解释模型。研究表明,用户对图书馆ICT的使用与其对图书馆其它设备的使用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越频繁使用图书馆的用户,其ICT的使用能力越强,也越能够获得其他接入途径。用户使用阅览室、图书借阅和信息查询等设施越频繁,则他们使用图书馆ICT的可能性也越大。上述发现连同样本中所检出的图书馆用户中高比率的家庭ICT拥有率共同说明,在中国,“马太效应”相当明显---“信息富人”仅仅把公共图书馆做为诸多ICT获取途径中的一个,而“信息穷人”却连这一途径都较少利用。本研究还发现,图书馆ICT利用与其它途径的ICT可获取性和用户对ICT的使用能力高度相关,那些在其他公共场所使用ICT的用户比仅仅在家中使用ICT的用户更有可能使用图书馆ICT设施。这些发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图书馆通过为所有人提供ICT服务在弥合数字鸿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ICT使用能力低下却需要使用这些设施的人群尚没有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本研究也发现,图书馆ICT使用的频率与图书馆使用频率、使用ICT的时间长度、所完成的任务、其它获取途径、在线网络的强度、ICT使用的已有成功经验以及用户对图书馆ICT硬件的满意度显著相关。地理区位因素、对其他图书馆设施的使用以及用户通常利用ICT完成的任务类型影响用户对图书馆ICT的利用目的(即利用图书馆ICT完成的任务)。用户在完成娱乐目的之外的任务时,常常使用一系列其它图书馆设施,这表明用户使用ICT的任务与更大范围的图书馆任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