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虽然临床表现相似,但是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治疗方案和临床转归却截然不同。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特征不足以对两种疾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因此需要找到辅助诊断的客观生物标记物。目前,有研究者试图从奖励敏感性的角度对两种疾病的病因学特征进行描绘,很多研究也都发现了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在奖赏环路网络属性上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特征可能并非双相障碍病程早期的特征,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效力也因未进行验证或忽略临床特征的鉴别作用而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将对抑郁首发双相障碍(首发双相抑郁)和首发单相抑郁的奖赏环路网络属性进行分析,并对基于网络属性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的分类器在双相抑郁早期识别方面的效力进行检验和比较。
方法:对早期收集的首发未用药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7.51±1.73年)。根据随访结局纳入32名首发双相抑郁患者、48名首发单相抑郁患者和31名正常人。通过功能连接、动态功能连接以及图论分析的方法检验三组参与者奖赏环路网络属性的差异。之后通过支持向量机模型和留一交叉验证法检验和比较奖赏环路网络属性特征和临床特征对两种疾病的鉴别效力。
结果:较正常人和首发单相抑郁患者,首发双相抑郁患者右侧丘脑背内侧核团的度中心性下降、左侧腹侧苍白球的节点效能减弱;较正常人和首发双相抑郁患者,首发单相抑郁患者右侧丘脑背内侧核团的节点效能减弱,该区域和两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腹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增强。以丘脑背内侧核团连接属性为核心的奖赏环路网络属性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的准确率为70.00%、敏感性为59.38%,特异性为77.08%,分类性能略优于基于临床特征的分类模型(准确率68.75%、敏感性59.38%、特异性75.00%)。将奖赏环路网络属性特征和临床特征整合作为分类特征时,鉴别模型的准确率为87.50%、敏感性为78.13%、特异性为93.75%。
结论:以丘脑背内侧核团连接属性为核心的异常奖赏环路网络属性是心境障碍的重要内表型,并且可依据不同的异常模式对首发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进行区分。奖赏环路网络属性特征和临床特征互为补充,整合两类特征的分类器可有效地实现双相抑郁的早期识别。本研究结果为心境障碍的奖励敏感性模型提供了额外的脑影像学证据。未来仍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并对本研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方法:对早期收集的首发未用药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7.51±1.73年)。根据随访结局纳入32名首发双相抑郁患者、48名首发单相抑郁患者和31名正常人。通过功能连接、动态功能连接以及图论分析的方法检验三组参与者奖赏环路网络属性的差异。之后通过支持向量机模型和留一交叉验证法检验和比较奖赏环路网络属性特征和临床特征对两种疾病的鉴别效力。
结果:较正常人和首发单相抑郁患者,首发双相抑郁患者右侧丘脑背内侧核团的度中心性下降、左侧腹侧苍白球的节点效能减弱;较正常人和首发双相抑郁患者,首发单相抑郁患者右侧丘脑背内侧核团的节点效能减弱,该区域和两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腹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增强。以丘脑背内侧核团连接属性为核心的奖赏环路网络属性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的准确率为70.00%、敏感性为59.38%,特异性为77.08%,分类性能略优于基于临床特征的分类模型(准确率68.75%、敏感性59.38%、特异性75.00%)。将奖赏环路网络属性特征和临床特征整合作为分类特征时,鉴别模型的准确率为87.50%、敏感性为78.13%、特异性为93.75%。
结论:以丘脑背内侧核团连接属性为核心的异常奖赏环路网络属性是心境障碍的重要内表型,并且可依据不同的异常模式对首发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进行区分。奖赏环路网络属性特征和临床特征互为补充,整合两类特征的分类器可有效地实现双相抑郁的早期识别。本研究结果为心境障碍的奖励敏感性模型提供了额外的脑影像学证据。未来仍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并对本研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