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在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人口密集、交通量大、建筑设施密布的城市中进行隧道建设,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的复杂性。尤其在浅埋大断面隧道开挖时,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复杂多变且波及范围广,对地表环境和建(构)筑物影响大,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大,且难以控制,容易发生洞室坍塌,影响施工安全,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隧道施工的关键。论文以哈尔滨地铁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方法及其稳定性展开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利用有限元软件对CRD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隧道上部土体的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较大,其中右导洞上部土体的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值为13.1mm,拱底隆起值为10.2mm,地表沉降最大增幅为7.0mm,临时竖撑和初期支护交接处出现应力集中,临时竖撑承受较大的弯矩和轴力。2.通过对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中导洞上部土体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值为14.7mm,拱底隆起值为12.9mm,地表沉降最大增幅为7.7mm,此阶段中上导洞对应的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承受较大的弯矩和轴力,其中弯矩和轴力分别达到整个施工阶段支护结构最大弯矩值的0.88倍、最大轴力值的0.95倍。3.以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和支护结构内力状态为指标,对两种施工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在围岩位移场控制方面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差别不大,但在围岩应力场控制和支护结构内力状态方面,后者要优于前者,所以从整体上讲双侧壁导坑法要优于CRD法。4.通过对施工现场大量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得出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引起的洞内净空收敛、拱顶沉降和地面沉降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先行导洞开挖和后行导洞开挖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并从位移量和位移速率变化两方面对施工阶段围岩变形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