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期(指的是1919年前后约十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蜕变,整个中国教育由传统开始向现代转变,语文设科以后更是开启了现代化历程。在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五四”时期,“个人主义”话语的出现,人的地位被提高,人的价值被确认,尊重个性、崇尚自由,追求人的解放成为了这一时代最流行的主题。语文教育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语文教育观受当时主流思想影响,必定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可借鉴性。本文通过对“五四”时期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语文教育家的教育观点进行追溯、梳理、归类和总结,寻觅其内在思想的共同价值,并概括为以“立人”为主旨的国语国文教育主流观——主张培养人格独立、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人”。反观当今语文教育,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颇有启发性的思想养料,含英咀华,可以催生更丰硕、更健康的语文教改新观念新思想,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五四”时期教育发展的整体概况进行梳理。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教育宗旨、新学制出台;倡导文言一致,重视口语表达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倡导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思想传入中国。第二部分探寻“立人”主流教育观念的起源。清末民初,“国民”这一概念被提出,“民”作为独立的个体得到了关注,“人”的概念开始慢慢凸显主体价值。到“五四”时期,“个人”主义话语的提出更加凸显了人的价值,人们开始追求人格的独立、个性的解放和人的自我实现,如“人的文学”和“儿童的发现”。第三部分总结“立人”精神在国语国文教育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倡导培养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为主的教育目标观,源于生活、以生为本的教材观,演说、讨论、自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观和人格平等、互促共进的师生观。第四部分围绕“立人”主旨,对“五四”时期各语文教育家的教育观进行具体阐述。分别对黎锦熙、梁启超、胡适、叶圣陶和鲁迅这五位教育家关于语文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的主张进行深入研究。这一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所在,只有深刻理解“立人”这种教育思想才能为我们所用。第五部分学习借鉴“五四”时期的先进教育思想,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今语文教育改革,并从教育目标、教材、教师和教学这四个层面对语文教育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