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果总皂苷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人参果总皂苷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人参果总皂苷在失眠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间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患者,共收集60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人参果总皂苷治疗组(R,30例),人参果总皂苷治疗+基础用药组(RJ,30例),同时选择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C组)。对90例患者分别给予电刺激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同时给予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治疗量表SF-36、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评。60例失眠症患者服用中药振源胶囊(所含成份为人参果总皂苷),0.5g,口服,每日3次,饭前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30天)。治疗30天,失眠症患者复诊,再次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及5个量表的测评,记录两次数值和评分,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1 SSR值:治疗前,60例失眠症患者SSR异常率为90%,30例对照组(C组)健康成人的SSR异常率为11.7%,失眠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30天60例失眠症患者的SSR总的异常率为63.3%,与治疗前比较SSR潜伏期和波幅异常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单纯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与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两组间潜伏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波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PSQI评分:治疗前,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与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0天,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尤以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与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SAS评分:治疗前,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天,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尤以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与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SDS评分:治疗前,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天,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尤以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与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 SF-36评分:治疗前,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天,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较治疗前均有增高,尤以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与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MMSE评分:人参果总皂苷组(R组)、人参果总皂苷加基础用药组(RJ组)在治疗前、治疗3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差异。  结论:  1.人参果总皂苷对失眠症患者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有提高作用。  2.人参果总皂苷对失眠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有改善作用。  3.人参果总皂苷对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改善作用。  4.人参果总皂苷对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提高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见,因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也带来严重的经济重担。
背景和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约占所有中风类型的10-30%,其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目前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其半数的死亡发生在急性期,30天内死亡率高达50%,预后很差。脑出血属中医“中风”范畴。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创制的益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的名方,在临床被广泛地应用,且疗效确切。近年来对补阳还五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炎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以髓系原始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为特征,导致异常的原始细胞在骨髓内积聚,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的恶性血液病。大部分AML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