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小学历史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49年至1956年的短暂时期内,中小学历史教育一方面通过继承、汲取老解放区及苏联教育的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新中国建立后的政治、社会形势改造历史教育内容,使得中小学历史教育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改造是新政权的必然举措,为中小学历史教育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949—1956年这一时期内国家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以及历史教师队伍的改造,在厘清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国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改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育的重要资源。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历史教育历经了选编、改编旧中国与老解放区教科书的过渡阶段,继而踏上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编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全新历程。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展开,呼应了新中国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要求,在培养青少年对新国家的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教学大纲是开展历史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也是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原则与标准。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使得我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开展有了教学大纲的指导,从而走上规范化道路。这套历史教学大纲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指导地位确立的产物,折射出新中国史学发展新动态。同时,该套历史教学大纲诞生于新中国“以俄为师”的历史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也打上了苏联教育的烙印。此外,在内容编制上,历史教学大纲凸显鲜明的政治色彩,顺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立起一支全新的人民教师队伍,一方面,国家通过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建立起一支符合新政权要求的教师队伍投身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通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制度的改革,使得唯物史观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在建国初期的中小学历史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建国初期国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改造不仅大大促进了历史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青少年学生中乃至社会广泛传播。同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小学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新政权认同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