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缺血前期和再灌注早期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TNF-α、IL-8及SP-A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对肺损伤的敏感的SP-A和炎症因子IL-8、TNF-α,结合术中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参数为观测指标,观察缺血前期和再灌注早期吸入七氟醚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中TNF-α、IL-8和SP-A的影响和意义,研究缺血前期和再灌注早期吸入七氟醚在CPB后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二尖瓣或者主动脉瓣膜置换的患者40例,年龄30~65岁,体重47~81kg,性别不限,ASA分级II或者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全静脉麻醉,S组患者在夹毕和开放升主动脉前后各吸入2%七氟醚15min,C组整个过程不吸入七氟醚。分别于切皮前(T0)、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后30min(T2)、开放后2h(T3)、开放后6h(T4)、开放后24h(T5)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气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并测得T0、T1、T2、T3、T4、T5的动脉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在T1、T2时刻分别抽取右心室(近似肺动脉)、左心房(近似肺静脉)血测得中性粒细胞(NEV,NEA)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SP-AV,SP-AA),计算肺动静脉之间两者之间的差值(NEV-A,SP-AV-A),反映了肺内净生成了NE和净释放SP-A。结果:1、两组患者体重、年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个时刻的MAP和HR无明显差异(P>0.05)。2、与C组比较,S组在T2、T3、T4时P(A-a)O2、IL-8和TNF-α明显低于C组,OI明显高于C组(P<0.05),在T0、T1、T5时两组P(A-a)O2、OI、IL-8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P(A-a)O2、IL-8和TNF-α在T1时开始升高,T3时达到高峰后降低,OI在T1开始降低,T3时达到最低点后回升(P<0.05)。3、与C组比较,在T1时两组NEV、NEA、SP-AV、SP-AA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T2时S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与T1时相比,T2时刻两组NEV、NEA、SP-AV、SP-AA都明显升高(P<0.05)。结论:1、与不吸入七氟醚相比,缺血前期和再灌注早期吸入七氟醚能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8的水平,减少SP-A的释放入血。2、与不吸入七氟醚相比,七氟醚组患者的保持了较低的P(A-a)O2和较高的OI,可能减轻CPB后肺损伤,有利于肺保护。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DN的机制。方法40只正常饲养环境下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参考组、DN比对组、绞股蓝高剂量组、绞股蓝中剂量
目的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由于机体功能下降而引起的各类疾病已成为各临床科室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这些年来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更是有持续增长
目的:探求镇痛的最佳方法是手术病人的急切需求,本研究将针对术后硬膜外镇痛泵中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配比罗哌卡因的联合应用,观察其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交通和建筑工业的快速发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成为青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脊髓损伤与修复的机制还不清楚,临床
英语委婉语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社会道德、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反映,其构成方式也多种多样。
目的:收集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植骨与不植骨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差别,为临床上的治疗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的血液高黏度的病理改变,本课题选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万汶)术前预扩容进行血液稀释,观察其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确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否可以降低纤维结构不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复发。方法:回顾性选取200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媒介发展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深入,各大媒体不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之间的
目的:探讨应用耳后弯曲矩形滑行推进皮瓣修复中重度耳轮皮肤缺损的方法和应用。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采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诊治的20例中重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