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对肺损伤的敏感的SP-A和炎症因子IL-8、TNF-α,结合术中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参数为观测指标,观察缺血前期和再灌注早期吸入七氟醚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中TNF-α、IL-8和SP-A的影响和意义,研究缺血前期和再灌注早期吸入七氟醚在CPB后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二尖瓣或者主动脉瓣膜置换的患者40例,年龄30~65岁,体重47~81kg,性别不限,ASA分级II或者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全静脉麻醉,S组患者在夹毕和开放升主动脉前后各吸入2%七氟醚15min,C组整个过程不吸入七氟醚。分别于切皮前(T0)、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后30min(T2)、开放后2h(T3)、开放后6h(T4)、开放后24h(T5)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气并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并测得T0、T1、T2、T3、T4、T5的动脉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在T1、T2时刻分别抽取右心室(近似肺动脉)、左心房(近似肺静脉)血测得中性粒细胞(NEV,NEA)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SP-AV,SP-AA),计算肺动静脉之间两者之间的差值(NEV-A,SP-AV-A),反映了肺内净生成了NE和净释放SP-A。结果:1、两组患者体重、年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个时刻的MAP和HR无明显差异(P>0.05)。2、与C组比较,S组在T2、T3、T4时P(A-a)O2、IL-8和TNF-α明显低于C组,OI明显高于C组(P<0.05),在T0、T1、T5时两组P(A-a)O2、OI、IL-8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P(A-a)O2、IL-8和TNF-α在T1时开始升高,T3时达到高峰后降低,OI在T1开始降低,T3时达到最低点后回升(P<0.05)。3、与C组比较,在T1时两组NEV、NEA、SP-AV、SP-AA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T2时S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与T1时相比,T2时刻两组NEV、NEA、SP-AV、SP-AA都明显升高(P<0.05)。结论:1、与不吸入七氟醚相比,缺血前期和再灌注早期吸入七氟醚能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8的水平,减少SP-A的释放入血。2、与不吸入七氟醚相比,七氟醚组患者的保持了较低的P(A-a)O2和较高的OI,可能减轻CPB后肺损伤,有利于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