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生长发育高峰期采用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两种不同方法对(牙合)、颌、面结构的影响,为Ⅱ~1错(牙合)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30例11-14岁手腕骨片显示FG-G期的骨性II~1错(牙合)儿童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Edgewise固定矫治器治疗,疗程16个月(E组);一组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治疗及保持时间为16个月(T组)。对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治疗后与正常(牙合)进行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统计学处理。 结果: 1.E组(固定矫治):代表下颌骨矢状方向的项目Go-Gn、B-FHp、Pg-FHp、SNB角,代表颌骨间矢状关系的ANB角,代表软组织面型的N’-Pn-Pg’角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覆(牙合)、覆盖及磨牙关系治疗后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覆盖减小了4.4mm,其中骨性作用占0,牙性作用占100%;磨牙关系改善了2.3mm,其中骨性作用占0,牙性作用100%。 2.固定矫治后与正常(牙合)比较,代表下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项目Go-Gn、SNB角、Ar-Go、Ar-Pg,代表颌骨间矢状关系的ANB角,代表软组织面型的N’-Pn-Pg’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ANB角外,治疗后的测量 中文摘要值均小于正常粕。3.T组(功能矫治入 代表下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项目G小Gn、SNB角、AI七O、AIPg,代表颌骨间矢状关系的ANB角,代表软组织面型的N’PnIg’角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一<0刀5人 ANB角治疗后减小,GO-Gfl、SNB、Ar一Go、AI一Pg、N’-Pn-Pg’治疗后均增大;覆牙合、覆盖及磨牙关系治疗后减小,有显著性差异中刃刀5);覆盖减小 5.gmm,其中骨性作用占 61%,牙性作用占 39%,磨牙关系改善6刀mm,其中骨性作用占60%,牙性作用占 40%。4.功能矫治后与正常牙针b较,代表颌骨矢状和垂亘方向、颌骨间与软组织间关系的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巾>0刀5人 结论:1.功能矫治主要通过骨骼作用及部分牙齿代偿改变*类关系,明显促进下颌骨生长,使下颌骨矢状方向的长度和垂直方向的高度增加,能有效地改善软组织面型,治疗后的骨骼关系及面型表现正常。2.固定矫治配合*类牵引可通过牙齿代偿作用改变邓的*类关系,骨面突度及颌骨间关系改变较少,软组织面型改变不明显。3.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应采用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类错邓,二期配合固定治疗改善邓关系。4.骨性*‘错能的软组织自身代偿近似 1类面型时,可直接应用固定矫治完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