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比较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以及两种修复基台联合全瓷冠修复在上颌前牙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选择最为适合的修复基台获得最佳的美学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与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的比较:A组: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10个;B组: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10个;准备Dentium SuperLine系统替代体20个,将修复基台和替代体装配,用加力扳手拧紧中央螺丝,扭矩力为25 N·cm,两组基台试件依次固定于自制的不锈钢夹具中并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上部压头与基台-替代体试件复合体的长轴成90°角,剪切压头置于基台试件上方1mm处,距替代体与基台试件连接处3 mm,距不锈钢夹具3mm,与基台试件组件垂直(成90°),在计算机控制下以0.5 mm/min的速度对修复基台施加压力,直至其断裂,记录基台破坏时压力曲线上所显示的力值,为该试件的最大抗折强度。临床修复效果观察: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已完成上前牙区单颗种植体植入术待修复的患者64人共64颗种植体,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32人/组),全瓷基台组予以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和全瓷冠修复;钛base基台组予以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和全瓷冠修复,两组均采用修复体舌侧窝开孔、修复体与基台体外粘接的固位方法。两组完成种植修复后1年,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统计种植体成功率,以种植机械并发症、粉白美学评分(PES/WES)以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参数(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未进行冠修复的情况下A组内六角+莫氏锥度连接的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为(488.74±15.46N)低于内六角+莫氏锥度连接的CAD/CAM个性化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876.75±5.5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修复后临床随访1年,未出现失访者。两组患者共64颗种植体1年累计成功率均为100%,未出现牙冠脱落、崩瓷现象以及修复基台折断、螺丝松动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在粉色美学(PES)评分分别为9.47±0.84、9.25±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美学(WES)评分分别为9.50±0.76、9.34±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在改良菌斑指(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和探诊深度(P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全瓷基台组和钛base基台组VAS均值分别为9.06±0.76、8.75±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个性化氧化锆全瓷修复基台和钛Base氧化锆修复基台的抗折强度均可供前牙区种植修复正常使用。两种氧化锆修复基台支持的全瓷冠修复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取得了极佳的修复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满足了上颌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需求,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