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的临江市气象因素与五脏病发病相关性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五运六气理论,通过对吉林省临江地区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八个重要节气点下六种气象因素与五脏病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五脏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进而探讨不同气象因素下五脏病发病的预防措施,为丰富和完善临江地区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学资料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采取抽样调查法、现场数据采集2000年至2011年吉林省临江市医院所有病例中符合抽样调查条件的病例共计4282例(其中心系疾病762例、肺系疾病512例、肝系疾病632例、脾系疾病1375例、肾系疾病1001例)。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一般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同时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佐证研究。结果:1.由对临江市12年间五脏病发病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年间五脏病发病在八个重要节气点都具有显著意义。2.八节气点中,(1)心病发病率最高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四节气点,与之相对应气象特点是气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较大;(2)肝病除立秋外,其他节点发病都相对较低,说明肝病在常温、常湿环境下也易发病,受各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3)脾病在全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仅在相对湿度较大时稍有波动,说明脾病发病与相对湿度存在一定关系;(4)肺病的发病在春分前后与秋分前后都较高,而春分前后的气候特点为低温高湿,秋分前后气候特点为高温低湿,所以肺病的发病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5)肾病发病率在全年显示出普遍较低的特点,在其他疾病发病较多的“二分二至”节气也没有较为明显的波动,这说明肾病的发病率受气象因素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3.从12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及五脏病发病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其结果与五运六气理论的推测结果基本相符。结论:1.临江地区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气候条件来讲,都符合五运六气的应用范围,因此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研究临江地区的气候环境和疾病发病情况都是科学合理的。2.临江地区五脏病发病情况呈不均匀分布,其发病最高的疾病为脾系疾病,其余依次为肾系疾病、心系疾病、肝系疾病及肺系疾病。究其原因,除与五运六气因素及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外,还应考虑到当地的饮食及生活生产习惯等条件因素,对临江地区五脏病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3.本研究根据“四立”“二分二至”八个特殊节气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重视特殊节气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特殊节气对疾病发病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4.研究结果表明在临江地区,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此三种气象要素对五脏病发病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当气象预报此三种气象要素出现明显变化时应注意预防相应五脏病的发病。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兴起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进入90年代,有些地方志机构完成首轮修志任务后,启动了地方综合年鉴(简称年鉴)编纂工作。2000年,全国又兴起第二轮修志
在影视作品中,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呈现出的不仅仅是镜头下所拍摄的内容,重要的是后期制作。影片的魅力能否充分表现出来主要看后期的剪辑技术。在从观众的角度进行节奏点把握
本研究以徐州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青铜器皿(以下简称徐州汉代青铜器皿)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艺术学、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徐州汉代青铜器皿进行分析和探究,论文除了必要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86例病例资料
Radarsat-2是加拿大继Radarsat-1之后的新一代商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它在继承Radarsat-1原有成像模式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技术革新。总结了Radarsat-2的系
近年来,液化天然气(LNG)一直保持较高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行业之一。气化器是LNG接收站的关键设备。与其他气化器相比,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CV)具有传热效率高、传热
计算了羟基(-OH)和甲基(-CH3)对环丙氮烷和丙氮烯的取代基效应.环丙氮烷引入羟基后,1,2-二羟基环丙氮烷和l,2,3-三羟基环丙氮烷的N-N单键显著增长,而羟基的引入使丙氮烯分子的N =
目的针对大面积脑梗死并发出血的患者进行磁敏感成像序列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并发出血的患者为讨论的对象,进行CT和MRI检查,并通过磁敏
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不断实施教育革新,2016年6月颁布了新的母语课程标准。新的母语课程标准在框架设计、核心观念、内容标准等方面均有创新,突出
一、前言 2016年10月,为推动我国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国务院出台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6]61号),《方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