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历,观察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并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治疗转归,以加强儿科医生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合理用药。 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进行临床统计调查。417 例儿童大叶性肺炎病例均来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呼吸病区住院的患儿,具体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数据采用 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本组资料中,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P﹤0.05);大叶性肺炎患儿不同年龄段的构成比比较,3+-7 岁 184 例(44.12%)与其他年龄段构成比相比 P值均﹤0.05;儿童大叶性肺炎不同季节的构成比比较,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夏季、秋季(P﹤0.05),秋季与春季、夏季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明显高于夏季(P﹤0.05),冬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证型总体构成不同(P﹤0.01),以风热闭肺型和痰热闭肺型多见;儿童大叶性肺炎各证型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儿童大叶性肺炎发病年龄段与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相关性(P﹤0.01),风热闭肺及痰热闭肺在3+-7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不同季节与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证候分布无相关性(P﹥0.05),但有一定特点,风热闭肺、痰热闭肺及阴虚肺热以冬季最为多见,毒热闭肺以夏季最为多见;发热 347例(83.21%),以高热为主149例(42.94%),有咳嗽者381 例(91.36%),无1 例咯铁锈色痰,早期肺部即可闻及干、湿啰音 190 例(31.20%),在整个病程中肺部听诊始终无啰音出现69例(11.33%);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92例(50.39%),其中男孩79例,女孩113例,女孩多于男孩,男女比为1:1.43,女孩高于男孩,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童大叶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年龄范围为5个月-14岁,结果显示各年龄段构成比不同(P﹤0.05),学龄期儿童发病率最高;儿童大叶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的血常规多为WBC正常、NEU%增高;细菌培养中共培养出细菌34例,阳性率10.23%,其中,肺炎链球菌最多;肺部 CT 检查示以节段性改变为主,影像学检查示单侧病变 365 (87.53%)受累多于双侧52(12.47%),右肺245(58.75%)多于左肺172(41.25%),以右肺下叶病变最为多见;儿童大叶性肺炎感染肺叶与中医证候分布无相关性(P﹥0.05);398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 18.54天,其中193例病灶完全吸收痊愈出院,其余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实变影较前吸收好转出院无 1例死亡;有3例患儿对所有抗感染药物过敏,单纯给予中药口服,2-4周复查肺部CT示病灶完全吸收。 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中以风热闭肺型和痰热闭肺型多见;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性别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男孩高于女孩;冬季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高发季节,不同发病季节与中医证型分布无相关性;3-7 岁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多发年龄,不同发病年龄段与中医证型分布有相关性;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学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最多,7-14岁发病率最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仍是最为多见的致病菌;血常规结果与肺炎支原体有相关性;当具体病原尚未明确时,应注意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联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