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人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早在《诗经》、《楚辞》等先秦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得到运用,我国学者对汉语拟人修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如对拟人修辞的研究重微观、轻宏观,没有充分运用国外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拟人修辞展开系统的、理论性的探究,没有把对拟人修辞的研究上升到论证性和解释性的高度,往往把对拟人修辞的探究与讨论集中于总结归纳和对此进行描写说明的层面上。对拟人修辞往往开展的是“就辞格论辞格”的程式化、单一化研究,这种研究依托于修辞学的内部理论和方法,以占有丰富的拟人话语材料为基础,采用正向思维方式对拟人进行考察,较少考虑从多侧面、多角度运用其他与修辞学相关的诸如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的学科理论对拟人修辞进行考察研究。因此,拟人修辞独有的内涵、规律与特征较难得到完整地体现。本文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汉英拟人修辞进行诠释与对比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双域映射观,将拟人的本体和拟体分别视为“目标域”和“源域”,将汉英拟人重新定义为:拟人以体验性和相似性为基础,通过认知加工把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某一属性特征突显出来并作跨认知域的单向双层投射后产生的,这种投射实现了拟人源域向目标域的跨越并产生了两域之间恰当的叠合效应。创造性的将拟人分为突显事体的拟人和突显行为的拟人两种类型。同时,运用徐盛桓先生提出的“外延内涵传承说”等认知语言学理论,解释了为什么能发生这样的“映射”,即拟人机制为什么能这样运作。说明拟人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表现手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思维方式。此外,本文从认知模式、汉英语言心理特征、图形背景分离理论等角度对汉英拟人修辞进行对比分析,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论证了英语较之汉语有着更强的拟人倾向,汉英拟人有差异也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