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竹/HDPE复合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热处理竹/HDPE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竹材经过100℃、150℃、180℃处理2h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化学组分变化,分析热处理温度对热处理竹/H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引用菲克第二定律计算水分在复合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热处理竹材及其复合材料的动态粘弹性、热降解时所需能量以及HDPE结晶行为的影响。其主要结论如下:(1)竹材经热处理后,综纤维素含量76.14%下降到74.6%,木质素含量略升高,其气干密度由0.74g/cm3降至0.73g/cm3和平衡含水率由8.01%降至6.03%。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由132.1MPa降至112.7MPa,177.1MPa降至139.6MPa,热处理竹材的弯曲模量由9.47GPa、升至10.84GPa,拉伸模量由7014MPa降至6824MPa,压缩强度由71.49MPa降至67.87MPa。(2)随竹材热处理温度升高,热处理竹/H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变化不明显;除抗冲击强度和拉伸应变随竹粉加载量升高而降低,热处理竹/HDPE复合材料的其它力学性能均随竹粉加载量的升高而明显升高。竹粉的加载量为40wt%时的竹/HDPE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大约在49MPa,是HDPE的1.4倍左右,其抗弯模量和拉伸模量分别是HDPE的2.2和2.8倍。(3)热处理竹/HDPE复合材料的水分扩散系数(Dm)范围在(0.55.6)×10-9cm2/s,Dm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有所降低,随竹粉加载量升高而显著增大,100℃处理40wt%竹/HDPE复合材料的Dm值最大可达5.53×10-9cm2/s。(4)热处理竹材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50℃、180℃处理后竹材的E"在DMA测试温度110℃160℃范围内明显小于100℃处理竹材;竹塑复合材料E’和E"均高于HDPE,且热处理温度对竹塑复合材料影响较明显,随竹材热处理温度升高而E’降低,E"变化不显著;随竹粉加载量的升高,复合材料的E’、E"明显上升。(5)热处理竹材和热处理竹/HDPE混合物主要热降解区间分别为245℃354℃和307℃384℃。热处理竹材和热处理竹/HDPE混合物的表观活化能(Ea)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分别由161.7kJ/mol升至176.4kJ/mol,由235.6kJ/mol降至225.9kJ/mol。(6) HDPE和热处理竹/HDPE混合物结晶趋势相似,结晶区间为106℃126℃。随降温速率增加,结晶峰左移,峰形加宽。晶体生长方式都以三维生长方式为主,竹纤维及偶联剂的加入有助于HDPE的异相成核,提高HDPE的结晶完整度。
其他文献
聚苯胺(PANI)作为一种导电聚合物材料,由于具有制备简单、资源丰富、易加工、价格低廉、掺杂机制独特等优点,成为聚合物热电材料的研究热点,但目前聚苯胺的热电性能仍偏低。本文采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其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日益增长,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安徽省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在工业化水平
目前我国烟草行业主要应用的是基于32位的一维条码的打码系统,存在信息容量少、难以有效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利用二维码技术不仅可以控制和监督烟草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
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及低的热膨胀系数而受到材料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尽管从目前来看其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综合性能与人们的预期相
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世界性问题日益凸显,汽车作为与能源、环境紧密联系的重要产业,降低污染、提高能量利用率成为其良好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混合动力、纯电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愈发宝贵。企业生产的安全问题已上升到影响社会稳定的层面,要降低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率,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工人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本文介绍了大动态宽带放大器SG013的研制过程,该产品是根据我国军工海底探测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需要而开发研制的单片式半导体集成电路。开发中充分发挥了现有半导体集成电
随着城镇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2005年起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
自预应力锚固技术问世以来,因其具有施工过程简单合理、节约工程费用、施工安全快捷等特点,成为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和解决复杂困难的岩土工程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随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不同程度不同时间段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关系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0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