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享乐主义是一种伴生于消费社会、互联网等当代科技,追求个人欲求的绝对化、精致化和虚幻化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兴起于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繁荣时期,而在我国则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而逐渐传播开的。除了与传统享乐主义“快乐就是最高目的”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外,新享乐主义以大众文化为背景,与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紧密相连,具有大众化、虚幻化、日常化和模糊化等特点,表现为时尚享乐主义、艺术享乐主义、技术享乐主义和性享乐主义等不同类型。  当代大学生群体同样受到了来自新享乐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这里的当代大学生主要指的是出生并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以及我国互联网生态中的90后“原住民”。具体表现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色情和暴力文化消费,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以恋爱之名的性享乐,甚至个别女大学生为了享乐出卖身体“傍大款”,做“二奶”等。大学校园里不断增多的学习功利化、精神懒散症、行为拖延症,以及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等现象,都直接或间接与新享乐主义相关联亦或是其副产品。新享乐主义给部分迷失的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从理想信念的丧失到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从身心健康受损到人格尊严的滑落,从美好爱情的变味到人生意义的迷失等。新享乐主义对大学校园的侵染把部分青年大学生本应具有的梦想、激情、活力、进取等一切美好的东西消融殆尽。  开展针对享乐主义尤其是新享乐主义的批判与斗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学生实际,把批判新享乐主义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要加强劳动课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课培养大学生勤俭品质的实效性;党团组织要组织和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班主任要以班风学风建设、主题班会、集体活动、个别谈心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批判、抵制新享乐主义的教育和自我教育。进而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格局,积极调动社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教育力量,统筹协调,使其同向发挥作用。  必须立足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勤俭美德;多种方式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断增强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制、自为自强的意识和定力;此外,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个人的内在修养,并促使其逐渐树立乐于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勤劳节俭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落实、落细、落小,渗透进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把批判和抵制新享乐主义的教育与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和就业指导结合起来,帮助其构建科学的人生发展规划并积极投入到追求和实现“人生梦”以及“中国梦”的实践当中,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最后,要加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为何在相似的民主巩固环境中,某些公民社会难以生存,另一些却积极发声,为何民主巩固时期的公民社会民主化功能存在差异化发展?本文基于此困惑展开了对公民社会民主化功能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