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财务绩效的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h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的主体,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商业银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中国很多银行都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标志着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通过入股中资银行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在2002年中国加入WTO并承诺扩大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后,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步伐更加快速,尤其是在2005年之后,与此同时,这些外资机构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渗透力也不断增强。监管层和部分学者都对它们的进入寄予厚望,希望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后可以优化中国银行业的治理结构,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人才培养,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提升其竞争力。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和效果提出质疑,认为其起到的作用有限。那么,中国商业银行为什么热衷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过去几年里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发挥了正面作用?若有,那影响程度又有多大?本文就是基于这些疑问来探讨中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效应。这不仅能检验那些已经引入的商业银行的引资目标是否达到,也能为其它想要引入但还处于观望状态的中资银行的战略选择提供参考。同时,这一举措对于加快中外双方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和互惠共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商业银行的现实情况,以金融学、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引入前后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运用计量方法和软件,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考虑了样本银行的代表意义以及数据选取的可得性后,以中国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上市城商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本文按照理论基础阐述——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发展现状——实证效果评估——提出政策建议这一逻辑顺序进行构思,由绪论,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文献综述,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商业银行的意义及特点,实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等五部分组成:
  论文首先是对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研究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影响可以很好地检验引进成效并探明存在的问题,对把握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下一步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能为中国商业银行更好地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研究这一选题,本文采取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全文分为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绪论中还包括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接下来,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引资商业银行以及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的区别。可以看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眼光更加长远,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将会是长远的。具体到中国而言,也有学者从这两者的区别上来进行了相关研究。接下来,从金融全球化、国际投资理论以及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三个方面进行本文的理论支撑。然后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而在国内研究综述中,则从公司治理和银行绩效以及其它视角等三方面进行了回顾,尤其在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上,将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为了五种类型:正向作用、反向作用、U型关系、滞后关系、以及无明显关系。这也可以看出对这一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入手,采用不同样本和时间区间,得到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也说明了本文以最新数据来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中,本文从为什么境外战略投资者要进入中国以及中国银行为什么要引进外资的角度进行论述。外资入股中资银行主要是为了降低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以及积累在华投资的经验。而中国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主要是有三个目的:引资、引制和引智,即充实银行资本、完善治理结构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接下来,本文梳理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将其按发展速度分为了三个阶段。本文也归纳了外资入股的特点,包括入股范围的扩大、参股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入股安排的多管齐下。
  然后,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理论和数据准备,首先进行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财务指标的分析,建立了综合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包括体现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体现资产质量的不良贷款率;体现审慎经营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直观的结果表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盈利能力有所上升,并且对资产质量的改善和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作用比较明显。然后,论文通过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来对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审慎经营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前面所建立的这一指标体系为被解释变量,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同时选取了宏观层面和银行层面两类控制变量。在以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上市城商行2006年-2013年的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应用Stea12.0分析软件对该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分析,考察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作用机理。首先进行了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接下来根据检验结果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模型的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
  1.就盈利水平而言,中国国内银行的当期盈利指标中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与外资进入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资进入也降低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2.就资产质量而言,在进入当期是存在着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一至两年的滞后期后境外战略投资者会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3.就审慎经营情况而言,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其与拨备覆盖率之间也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4.在控制变量中,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对盈利水平的影响效果都比较显著,说明银行的市场势力假说在中国成立;而宏观层面控制变量对于银行的效率变量却并不显著,说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程度还有待提高。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审慎经营都有较为积极的正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监管层和中资银行所期待的“引资”目的已经达到,但对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效果而言需要一、两年的滞后期才能发挥效果。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资效果很有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也许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会伴随着一些风险,但总体上来说,战略引资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文章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
  1.全面、客观地评价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2.坚持深化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开放力度;3.谨慎选择战略引资对象,适当考虑延长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锁定期限。4.敦促境外战略投资者积极履行其义务;5.政府应加强银行业市场改革,尽快将银行建立成为真正的市场化主体;6.实施动态监管,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对选择性偏差的处理,也就是说引资银行与未引资银行之间可能存在内在的差异,这一差异会导致对战略引资效果检测的结论存在偏差,但已有实证文献在计量分析时大多不考虑这一因素。另外,本文研究的商业银行样本数量只有12家,样本量不是特别多,样本涵盖的范围有限,业绩容易出现非正常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统计的显著性。
  本文的研究选题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密切关注中国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方向。同时,研究视角新颖,研究内容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受资料所限,现有文献基本上集中于对国有银行的分析,而本文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城商行的视角出发来进行分析。最后,大部分国内相关研究是从银行绩效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考察的是三个方面,包括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审慎经营三个方面。同时,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区间里来分析这一影响的。这就是本文的主要贡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渐现蓬勃之势,无论是由政府支持的国有大型企业,还是民营资本都有意奔赴海外拓展市场资源。中国有大量可运用的流动资金,对各类资产都有非常庞大的需求。无论是中国缺乏的自然资源还是主要的前沿科技等都包括在内。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各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即使产能过剩不是问题,利润也已经非常微薄,也可以说,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诱惑力,就比国内市场大得多。  在中
学位
期刊
金融业已成为联系全球经济的另一枢纽,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一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过程中,金融业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金融业通过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必不可少的金融服务,帮助制造业和服务业解决融资需求、突破发展瓶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加速经济的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金融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
学位
报纸
期刊
资管行业的繁荣发展要求风险管理技术跟得上时代的需求,然而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在二维变量上。而且,最重要的几个市场(股市、债市、基金、贵金属、大宗商品和货币)投资组合风险则鲜有人研究。另外,利用尾部相关性考虑不同的资产权重来重新构建投资组合,再比较VaR大小,进而给出合理投资建议则尚没有文献研究过。如何更为科学、合理、准确地度量所选重要金融市场资产构建的高维投资组合的VaR与CVaR,则是关
学位
报纸
随着金融市场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中国债券市场过去十余年经历了快速的变革和发展,在债券种类和债券规模等方面强烈的改变着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发行标准与审批条件的不断放开,上市公司在债务市场能够选择融资工具的空间也越来越广。2002年至2015年间,债券市场的总规模由不到3万亿增长至36.5万亿存量的规模。债券市场在13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贡献了
学位
会议
投资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企业持续成长的主要动力。然而企业的投资计划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经济环境和政府的宏观经济计划有着紧密的联系。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企业投资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出口下降,沿海中小企业破产严重,失业率上升。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四万亿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桥梁等)及大型民生工程的投资(廉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