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应用宝石能谱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估,并以分组的方式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其在胃癌转移性淋巴结评估中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术前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为手术治疗选择合理术式提供帮助。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经胃镜下组织学活检证实为胃癌并进行CT检查的患者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宝石CT(Discovery CT750HDCT,GE-Healthcare),扫描程序为平扫加二期增强检查,其中动脉期采用GSI模式扫描。材料与方法:检查前10分钟肌注654-220mg,饮水800-1000ml,嘱患者进行憋气训练。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300)88ml,随后注入生理盐水10ml,注射速率均为3.0ml/s,动脉期选择注射开始后30s,静脉期60s。扫描范围:平扫、动脉期由食管下段至肾下极水平,即包括整个胃部,静脉期由膈顶至盆腔,即扫描全腹。将采集原始数据均传送至ad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在70kev mono序列分别测得区域性淋巴结平扫及动脉期CT值,其中动脉期较平扫CT值大于等于50Hu者,被视为有本组淋巴结转移;在70kev mono序列分别测得区域性淋巴结短径值与长径值,并将二者进行做比,其中比值大于等于0.7者,被视为有本组淋巴结转移,以上两种均为传统CT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动脉期应用GSI软件,获得区域淋巴结与胃壁病变的能谱衰减曲线,观察若淋巴结曲线与胃壁病变曲线大致重叠,视为有本组淋巴结转移,此种为本研究能谱CT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方式。按照分组对胃癌区域性淋巴结进行评估,并与术后病理对比。比较传统方法与本研究能谱CT方法评估胃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计算淋巴结CT值差值的方法所得结果与病理对照有统计学差异(P=0.025且P<0.05),计算淋巴结短长径比值的方法所得结果与病理对照有统计学差异(P=0.008且P<0.05),以上两种为传统方法;本研究能谱CT方法与病理对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17且P>0.05)。结论:动脉期应用GSI软件获得区域淋巴结及胃壁病变的能谱衰减曲线,并观察二者关系这种方法评估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略高于传统方法,可更好的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