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宕文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河宕遗址为代表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文化以圜底釜、矮圈足罐、敛口浅盘豆等为基本陶器组合,还包括凹底罐、带流罐、敞口浅盘豆、亚腰形器座、圜底钵等重要器类。其主体年代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及稍早阶段。本文在全面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学和类型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内的典型遗址进行分组,初步建立一个编年序列组,分析其他遗存与编年序列组的相互对应关系。通过对典型陶器形制和基本陶器组合的分析将河宕文化分为四期七段。一至四期的年代分别相当于中原地区的龙山时代晚期、二里头文化时期、夏商之际至早商时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在分期的基础上,从陶器分群的视角考察了河宕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认为河宕文化主要继承了咸头岭文化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石峡第一期文化、后山类型等文化的部分因素,这说明河宕文化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受现有材料的限制,河宕文化的最终流向尚不清楚。通过文化因素分析可知,河宕文化与粤北的石峡文化、粤东的虎头埔文化、浮滨文化、赣西南、闽西北的角山类型等有着较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另外,河宕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同时期广西武鸣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些均表明河宕文化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文化体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与周邻诸多考古学文化都保持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