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新村建设成为大部分农村地区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通过对平顶山市传统村落的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笔者发现在新村建设的过程中,针对村落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环节却十分薄弱: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模式化、现代别墅式的新村内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部分村庄文化特色消失殆尽,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作为区域优秀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非物质性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延续着地区民族文化的脉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以平顶山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的方法从文化空间的角度阐述了平顶山市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消逝的主要原因、总结出了传统村落新旧村落文化空间各自的特点以及文化空间传承和建设不同的需求、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契合关系,从文化空间营造的角度探索了平顶山市传统村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总结全文,论文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1、总结出了平顶山市传统村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文化特色缺失的主要原因;2、提出了文化空间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双重属性,同时其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又各自具有两层含义;3、将平顶山市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划分为宗教空间、展览空间、交流空间、周期性文化活动空间和生产空间五类,并且总结出了传统的文化空间和新建村庄文化空间的主要特点;4、分析了文化空间的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定的耦合关系;5、总结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村民的生产生活对空间的需求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矛盾和契合的主要因素;6、探索了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的措施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