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海气界面之间的关键物理现象,海浪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ERA-20C历史再分析资料和气候模式FIO-ESMv2.0基于最新的CMIP6情景预估结果,对全球海浪有效波高和极值有效波高(第99百分位)在过去和未来近百年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EOF方法,研究了西北太平洋海域有效波高过去百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该海域有效波高变化的大气因子及可能的变化原因。主要结论如下:过去百年(1911-2010年)全球有效波高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有效波高的线性趋势为1.0%/10a(全球平均结果);有效波高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为北半球中高纬度(30°N-60°N)海域;南大洋有效波高也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南太平洋海域年平均有效波高变化趋势不大,且在冬季具有显著的减弱趋势。极值有效波高在过去百年主要呈现北半球增加而南半球减小的趋势;21世纪,全球有效波高尤其是极值有效波高主要呈现减小趋势,中高纬度南大洋呈现增加趋势,在SSP245和SSP585两种未来排放情景下,2001-2100年年平均极值有效波高的线性趋势分别为-0.5%/10a和-1.0%/10a(全球平均结果)。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西北太平海域有效波高和极值有效波高都具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对该海域有效波高过去百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深入研究表明,夏季和冬季有效波高的EOF第一模态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呈现一致增高或降低的特征,夏季有效波高的变化受东亚夏季风控制,当东亚夏季风强时,该海域西南风异常,导致有效波高增大,反之亦然;冬季有效波高的变化与阿留申低压有关,当阿留申低压增强时,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有偏西风异常,会导致该海域有效波高增大,反之亦然;夏季EOF第二模态表现为以20°N为界的低纬减小(增高)高纬增高(减小)的反相变化特征,该模态与北极涛动有关,冬季EOF第二模态表现为以150°E为界的西部增高(减小)东部减小(增高)的反相变化特征,这种跷跷板式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振荡,该模态与东亚冬季风的变化有关;夏季EOF第三模态表现为以140°E为界的西部减小(增高)东部增高(减小)的反相变化特征,冬季EOF第三模态表现为20°N以北海域低纬减小(增高)高纬增高(减小),20°N以南海域西部减小(增高)东部增高(减小)的反相变化特征,夏季和冬季第三模态的变化均存在年代际振荡,其中冬季的年代际振荡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