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文从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入手,在阐述了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基本概念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金治理结构的现状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提出其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以独立董事为核心的公司型基金治理结构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强化监督的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同样具有生命力.接着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基金治理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基金管理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入手,在阐述了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基本概念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金治理结构的现状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提出其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以独立董事为核心的公司型基金治理结构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强化监督的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同样具有生命力.接着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基金治理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基金管理公司与其他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冲突、相互缺乏制衡;基金激励机制不合理;基金治理架构存在缺陷;基金管理公司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等.针对中国基金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完善基金法律制度;完善基金内部的分权制衡机制;重构证券投资基金的激励机制;改进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投资基金的监管体系;发展基金的外部竞争市场;适时发展公司型基金等.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一方面是对该文主要观点的总结,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及基金业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德国浪漫主义诞生并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面对启蒙运动后理性主义导致的现代性危机,浪漫主义者们将诗作为反映与抨击现实的手段,通过对无限性、理想性意象的追求,意欲建立起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理论架构。在浪漫主义美学思想中,无限性与理想性昭示着主体对于自身的超越以及对于自由的向往,这是美得以实现的途径以及最终的目标。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品中,诗化的世界观是其理论的基础要素。诗化不仅仅代表
近年来,对现象学的研究,尤其是对马克斯·舍勒的现象学研究已经进入了高潮阶段。他将现象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以价值伦理为本体的应用现象学,可以说被称为现象学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文试图分析舍勒思想形成过程中大量存在的自然主义批判思想从而为理解舍勒应用现象学提供一种新的理解路径。首先是对自然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几种不同的现象学批判思想做出介绍,理清自然主义思想发展出现的重要问题并为介绍舍勒的自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对他们之前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扬弃与彻底的清算。与以往马克思对个人问题的探讨相比,《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个人观有了重大的转变。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以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为基础研究个人。《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从宗教批判的角度研究个人的生存和解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受费尔巴哈的影响,将“类本质”界定为人的本质。在《
简单性原则是科学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人类开始探索世界,进而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之初,简单性原则就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研究。经验的可检验性原则是评价和选择科学理论的首要标准,科学家会首先选择那些得到科学认证的理论,即与观察材料或科学事实相符合的理论。但是如果相互竞争的理论之间具有的经验认证程度相同或者极其相近,认证标准就不能决定的选择了。在这种情况下,简单性原则充当理论选择的辅助性标准则成为必要。简
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是符号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她在继承了怀特海的逻辑符号论和卡西尔的人类符号论的基础上,在对克罗齐的艺术直觉说、柯林伍德情感表现说以及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等理论的扬弃的基础上,在现代艺术的大潮流中,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样一个全新的艺术定义,并以此构筑了一个丰富的符号美学思想体系。 朗格在提出艺术是人
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于一身的马克斯·韦伯(1864-1920),被奉行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的神明之一。他的学说对当代社会科学领域影响巨大,尤其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原则——“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原则,所具有的独创性思想迥然不同于常人而令人叹服。而这也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重要内容。运用该原则来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韦伯的“价值中立”说既有合理性的因素,也有其局限性
袁燮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以“心”为本,将陆九渊的心学推向了前进。袁燮是沿着政治伦理的方向来扩展陆九渊心学的。他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和现象皆是“心之精神”的体现。袁燮还把陆九渊心学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些正是袁燮与杨简等“甬上四先生”中其他三先生的不同之处。 袁燮一生的学术思想,当然以师承陆九渊心学为主,同时还受到南宋文献派和功利派的影响。具体而言,袁燮的思想是以心为本,心是万善之原即心是伦理道德
薛瑄尊崇朱熹,认为“尧舜之道,非孔子无以明;濂洛之道,非朱子无以发”。尊为“薛夫子”。 但另一方面,薛碹对朱子学说有清醒的认识,对朱子并非一味信从,他明确地批判了早期朱熹“理在气先”和“理气决是二物”的观点,认同朱子晚年的逻辑在先说,提出“理气无先后,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的理气观。在心性论和修养方面,薛碹注重对“心”的操守和“敬”的工夫,他倡导“复性”。薛碹对理学和心学加以批判改造,为明代
李翱是中唐一位重要的儒者,他对先秦儒家传统的性命之道的继承做出了贡献。他的心性思想见证了中唐时期开“诚明”之源、复“性命之道”,对佛教心性思想加以吸收,又加以区别、抗衡的学风。本文以《复性书》为材料,研究李翱“复性”的内容、方法以及涵养功夫。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李翱“新心性”理论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解读《复性书》的主要思想:性善情恶论。第三部分介绍李翱心性思想的影响。第四部分综述李翱新心性思想的形
该文首先对西方现有的主要并购理论进行综述说明,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这为全文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然后简单回顾了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史,考察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现状,结果发现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表现出经济动因与非经济动因并存、主动性并购与被动性并购并存、并购动力不足并购动力过度并存的三大特征.为了更全面地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该文运用财务会计指标法对1999至2001三年来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