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川北地区杨坝剖面震旦系灯影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储层岩性和物性研究,以孔、洞、缝矿物充填序列为基础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和均一温度分析综合研究流体充注期次,利用孔、洞、缝充填矿物锶、碳、氧同位素分析外源流体来源及流体系统,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构造演化史以及沥青特征,动态恢复了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过程,其主要认识如下:震旦系储层主要以局限台地白云岩为主,主要岩性为晶粒白云岩和藻白云岩。储层孔隙类型为裂缝-孔隙型,为低孔低渗储层,平均面孔率为1.15%。灯二段的面孔率主要分布范围为0.5%~3%,平均值为1.41%;灯四段的面孔率主要分布范围为0.1%~2%,平均值为0.85%。灯二段顶部和灯四段顶部面孔率相对较高,与大气淡水淋滤作用有关。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为主要的储层孔隙建设性作用,而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硅化作用等为主要的储层孔隙破坏性作用。储层孔、洞、缝中主要充填矿物为白云石、石英、沥青,其充填次序为第一世代纤柱状白云石、第二世代细-粗晶白云石、第三世代孔洞边缘充填的沥青、第四世代细-粗晶白云石、第五世代石英、第六世代孔洞晚期充填的沥青,分别对应第一期盐水充注、第二期盐水充注、第一期油气充注、第三期盐水充注、第四期盐水充注、第二期油气充注。矿物充填序列和流体充注期次完整的记录了川北地区杨坝剖面古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过程。储层中主要赋存三期包裹体,分别为生油窗期赋存在第二世代和第四世代白云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生气窗期赋存在第五世代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第四世代白云石包裹体上均一温度峰温集中在100~120℃,第五世代石英上包裹体均一温度峰温集中在180~200℃。根据激光拉曼光谱特征峰分析结果显示,包裹体成分主要为甲烷和硫化氢。储层孔、洞、缝充填矿物的锶、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震旦系外源流体来自于筇竹寺组烃源岩的生油窗期携带的沿着不整合面由深及浅的侧向运移到震旦系储层中的富锶含烃流体,并在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锶同位素的中和。孔、洞、缝中充填沥青来源分析可知,第三世代沥青是第一期古油藏在加里东末期破坏时由生物降解作用所致,第六世代沥青是第二期古油藏中石油热裂解作用所致。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主力烃源来自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灯三段泥页岩和灯二段藻云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但非主力烃源岩。筇竹寺组和灯影组为“侧生旁储”型烃源岩和储集体组合。油气成藏演化从古到今经历了中寒武世-中志留世的古油藏初次形成阶段,中志留世-晚石炭世的第一期古油藏破坏阶段,早二叠世-晚三叠世古油藏再次形成阶段,侏罗纪-白垩纪古气藏形成阶段,喜山期-现今古气藏破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