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多野承五郎(1858—1929),生于幕末一个家道中落的武士家庭,少年时代求学于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毕业后积极投身自由民权运动,1882年朝鲜“壬午军乱”发生后,发表社论鼓吹日本应执行强硬的对外扩张政策,1884年进入外务省,1885年至1888年三年间担任日本驻天津领事,成为伊藤博文与李鸿章订中日《天津条约》后日本对华执行新外交政策的在华重要代理人之一,并在其任内积极搜集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情报。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一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为二个方面:一是简单介绍了波多野承五郎的家世和童年;二是叙述了其少年时代在庆应义塾的求学经历。第二部分,主要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叙述了其在自由民权运动风潮下参与的种种社会活动;二是以其在《时事新报》社任职期间发表的一篇鼓吹对华强硬的社论为着眼点,揭示其由民权论向国权论的转向。第三部分,主要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叙述其由新闻业转入外交界,成为国权论的实践者,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几点主要原因;二是叙述其被任命为驻天津领事,并特别考察了这一期间领事待遇发生的变化。第四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叙述其前往天津赴任的经过及抵达天津不久后的主要活动和所见所闻;二是以其前任原敬为例介绍了天津领事的日常工作,并分析天津领事在晚清中日外交史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三是用一小节的篇幅,对这一时期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即在朝鲜问题上由先前的积极与中国对抗到谋求中日共同保护朝鲜,再到采取不干涉主义和观望的态度进行简单介绍,以此作为第五部分的铺垫。第五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叙述其如何进行对北洋海军购舰情报的搜集工作;二是通过具体的几个交涉事例勾勒出一位晚清日本在华领事的“成长”轨迹:其在上任不久后与吴大澂、李鸿章进行的关于永兴湾中立问题的交涉中,由于没能及时领会日本对华外交政策的变化而对吴大澂的主张轻率地表示赞同,因此遭到井上馨的训斥。此后他吸取教训,不但在就长崎事件与李鸿章的初步交涉中表现谨慎,更在该事件解决不久后向外务省提出主动邀请北洋舰船再度赴日的建议。这一建议,由于符合当时日本所采取的对华外交政策而受到井上馨的赞赏。从一开始的受到严厉批评到获得赞同,其在领事道路上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本文是关于一位“明治青年”的“成长”史,笔者通过各种具体史实论证了波多野承五郎从民权家到国权论的实践者这样的“成长”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贯穿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日关系的种种冲突、缓和及演变,由此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管窥晚清中日关系史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