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草原毒草的蔓延面积日益扩大,对其进行脱毒利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切入点。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属于禾本科(Gramineae)芨芨草属(Achnather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烈性毒草之一,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生产利用的角度出发,以抽穗期醉马草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方法对醉马草有毒生物碱的降解效果,旨在避免动物误食醉马草发生中毒的同时,将其作为特种饲草资源加以利用,从而缓解该草泛滥区饲草料的匮乏,并推动区域醉马草防控工作的进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设计的30种处理均可降低醉马草中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的含量,但降解程度和受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别。物理方法中,麦角酰胺降解程度与处理时间有关,麦角新碱与处理时间、处理手段×处理时间有关;对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降解效果较好的处理分别为W9和W7,降解率对应为7.03%和7.73%。化学方法中,麦角酰胺降解程度与处理手段无关,而无论单因素还是双因素对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H6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高达25.79%和26.08%。微生物方法中,对2种有毒生物碱降解效果最优处理分别为Q4和Q2,降解率高达37.49%和40.77%。总体来说,3类处理方法的降解效果为微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2)不同降解方法对醉马草营养成分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物理方法中,除处理时间对ADF含量,处理手段、处理时间、处理手段×处理时间对ADL含量无影响,其余营养成分指标均受到各因素的影响;烘烤和晾晒均可增加DM、CP、Ash和Ca含量;DM、CP、Ash和Ca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NDF、ADF和ADL与之相反。化学方法中,除ADL含量外,处理手段、处理时间、处理手段×处理时间对其余营养成分均有一定影响;DM、CP、Ash和Ca大都表现为下降,而ADF含量呈增加作用,EE、NDF和ADL含量具有一定波动性。微生物方法中,DM、CP、Ash和Ca均表现为增加,而NDF、ADF和ADL含量有所下降。总体来看,3类处理方法对营养成分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表现为微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3)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所有处理得出,降解效果由强到弱排在前3位的为Q2>Q4>W9。其中微生物方法Q2的降解效果最佳,Q4次之,物理方法W9第三;化学方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解有毒生物碱的含量,但营养物质损失较大。初步筛选出适宜的降解方法为Q2(1×105 cfu/g植物乳杆菌青贮60 d)或Q4(1×105 cfu/g布氏乳酸菌青贮60 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