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以及我国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生态文明教育的地位逐渐凸显。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造就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形成社会责任,提高核心素养。本文以教育学和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哲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根据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分析,阐述了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对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的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的现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浅薄,生态文明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载体单一化,有待进一步丰富。第三,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范畴狭窄。第四,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完善。第五,生态文明教育的考核内容还有所欠缺。本论文提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五个建议,一、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教师应当在每节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层次的挖掘教材中哪部分内容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二、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强化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生物教师结合课堂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三、注重生物实验环节,拓宽生态文明教育范畴,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本论文认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更好的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实验教学是一个有力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强有力的责任感。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生物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探索,造就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核心素养。五、丰富生物考核内容,优化教学评价机制,试卷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在学生心中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本论文依据这五个建议以《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希望能够为广大生物学科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