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有许多极具特色的话语格式,比如“非X不Y”、“非X才Y”等等。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用频率相当高,在表达某些特定语气时基本上都需要用到这些固定格式。在具体使用时,它们的用法很灵活,这反映出其内部的复杂性。本文选取“非X不Y”格式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一句式内部包含着大量语法信息,存在较多问题,与此同时,对它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仍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首先,我们站在历时平面与共时平面结合的角度,把研究对象分为古汉语中的历史演变和现代汉语中的继续发展。然后分别运用三个平面理论,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来考察“非X不Y”格式在表现形式,语义特征方面显示出的特点,以及与其它相关格式的对比。一、在表现形式方面,根据历时平面和共时平面两个不同角度,这种格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首先,在“X”、“Y”的选择限制上,古汉语中“X”倾向于体词性成分,现代汉语中的“X”倾向于动词性成分,“Y”在古汉语中基本上都有实意动词充当,现代汉语中则出现了虚化为语气助词的现象,甚至可以不用,只保留“非X”;其次,在格式的表现形式上具有灵活性,由“非X不Y”格式又演化出多种话语格式。二、在语义特征方面,“非X不Y”在古汉语以及现代汉语中又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古汉语中的语义特征较为单一,是用两个包含否定意义的副词来表达强烈的肯定意义,表示“X”是实现“Y”的充分必要条件。现代汉语中则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不同的语义。三、与相关格式的对比。把与“非X不Y”格式相关“非X才Y”格式做对比分析,分别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使我们对它们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楚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