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Z指数的辽西北地区干旱时空规律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全球变暖等,极端天气频发,尤其是局部地区干旱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对于干旱的研究,干旱指标的选取非常关键,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Z指数相对其他干旱指数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干旱的程度,但其应用的前提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因此本文基于Z指数的干旱等级标准的修正,对辽西北地区干旱时空规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辽西北地区40个雨量站40年的长系列降水资料和历史干旱资料,选取Z指数作为指标,先根据Z指数的国家干旱等级标准进行干旱等级评价,将计算得出的不同等级干旱的频率与理论频率对比分析,调整Z指数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的界值,使评价的干旱频率与理论频率相符,得出适合辽西北地区的Z指数干旱等级标准。(2)利用修正等级标准后的Z指数,对辽西北地区干旱进行重新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历史干旱典型年进行对照与验证,最终确定修正后的等级标准符合辽西北地区实际干旱的情况。(3)基于修正后的Z指数,结合GIS软件,采用小波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和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绘制了干旱时空分布图,对辽西北地区干旱进行时空规律分析。在时间上,对全年和春、夏、秋季的干旱趋势,各等级干旱的频次,以及干旱的周期进行了分析。在空间上,对全年和春、夏、秋季的最小Z值及各等级干旱的频次进行了Kriging分析;同时,对40个站40年的Z值进行了EOF分析,得出辽西北干旱的3种空间分布型。(4)根据分析结果对辽西北抗旱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辽西北抗旱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L1+L2范数正则化逻辑斯蒂模型分类算法。该算法引入L2范数正则化,解决L1正则化逻辑斯蒂算法迭代过程奇异问题,通过引入样本向量的扩展和新的权值向量完成L1范数非平滑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寻找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迫在眉睫。其中氢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氢具有清洁,利用率高,可通过燃料电池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特点。在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负载型催化剂是通过载体和负载物的有机结合,在提高催化性能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不同的材料作为载体掺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合理利用化学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
复杂电力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随机扰动可能带来大规模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根据复杂电力网络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一种新的非线性控制器,达到复杂电力网络的稳定控制目的
在相同的宏观背景下养猪户饲料选择行为分化受养猪户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养殖因素等微观因素影响。利用在江苏省调查所得到163个养猪户的有效数据,运用eviews5.0软件和probit
针对传统图像识别算法耗时大、对复杂环境识别效果差等缺点,提出一种针对煤矿井下环境的轨道检测方法。根据井下光线亮度不均匀的特点,设计井下复杂环境下的灰度拉伸与边缘提取算法,提高轨道检测的有效性。给出基于优先级的轨道内侧边缘搜索算法。后帧图像在基于前帧图像检测结果建立的感兴趣区中进行轨道检测,可降低计算量,提高实时性。现场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机车轨道,且相比传统方法耗时明显减小。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倡快乐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模式引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将调动学
针对红外图像对比度低、噪声大的特点,利用由信息熵、信噪比和图像标准差构成的评价函数,提出一种平稳小波域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以反正切变换为基础,设计在平稳小波域内增强红外图像对比度的非线性变换函数,并利用差分演化算法与评价函数,寻找最优的非线性变换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小波域增强算法相比,该算法在有效增强红外图像对比度的同时,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