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记者出身的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评奖委员会给她的主题颁奖词是:"她的作品是对我们时代苦难与勇气的纪念。"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擅用访谈当事人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其作品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主要的代表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的见证者》、《锌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二手时代》等。随着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纪实文学开始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借助录音机,深入接触对灾难有着切实感受的人们,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他们口述的记述。从体裁的角度研究作家纪实文学的非虚构特征的居多。本论文拟在口述史的语境内对作家的纪实文学进行分析研究。并选取了《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的见证者》、《锌皮娃娃兵》三部战争题材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前言、正文(三章)、结语、参考文献。前言总结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及其成就,论证论文写作的现实性及其创新性,论述论文写作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介绍研究目的和要解决的任务,指出论文结构。第一章综述关于纪实文学的概念,指出阿列克谢耶维奇纪实文学的特征,阐明口述史的概念,交代女作家选择战争题材的原因。引入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文本研究对象。第二章从口述史的角度分析三部作品的结构特征,包括三部作品外部结构特征和三部作品内部的文本结构。外部结构特征包括:书名和章节名称以及前言和尾声在作家的三部作品中的作用特征;内部结构特征指出独白和合声作为三部书的口述史特征,并进行分析。第三章从三部书中人物对战争的视角来分析三部书作为口述史的特征,包括女性视角,儿童视角和集体的视角。在结语部分综合以上分析,对全文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