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人们建立友谊的重要的原因在于彼此表示亲切友好以及志趣相投。根据布朗和莱文森的(Brown and Levinson,1987)礼貌理论,这种友好行为被称为“积极礼貌”,即对方视为伙伴并接受对方的秉性和性格特征。而它被称为“积极礼貌”是为了与另一种常见的礼貌形式区别开来:“消极礼貌”主要平息消极面子的威胁,使用一些以回避为基础的策略,确保人的行动自由不受或者受到最低限度的打扰。两种类型礼貌的区别在于友好行为和尊敬行为之间并都构成相当重要的社会润滑剂。许多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各有不同的友好相处之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隐蔽录音两个方式了解中国男女表达礼貌方式的差别。表扬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常用的一种最明显的积极的礼貌言语行为之一,因此本文问卷包括一系列的简短的表扬对话让受调查者判断对话中说话人及听话人的性别并回答关于表扬的问题。受调查者分别为50个男性和50个女性。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男女两性都认为表扬行为是由女性独占的领域,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同意他们表扬女性(91%)比表扬男性(9%)多,同样也认为他们接受女性的表扬(86%)比男性的(14%)多。以此同时,中国受访者觉得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习惯表扬别人(84%)和接受表扬(86%)。96%的调查参与者认为男性习惯表扬女性,但女性表扬男性和表扬别的女性一样多。这些调查结果和西方同样的问卷(Grzybowski,2005)或类似(Holmes,1986,1998;Herbert 1989,1990)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性,全体一致地同意表扬和接受表扬主要是女性的习惯。不仅如此,男性和女性还有不同赞美的话题,如女性喜欢表扬外貌,男性更倾向于评论车辆和电脑。为了进一步确认项目的可行性我们对男性之间和女性之间的日常生活对话进行隐蔽式录音和话语分析,以了解中国男女在话语风格和策略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语料采集主要是对16名年龄在24岁至31岁之间的两所上海的大学的研究生和一家贸易公司的白领雇员的日常会话进行了现场隐蔽式录音,其中男性8人,女性8人,共计4段单性间的会话:2段为男性之间的对话,2段为女性之间的对话。我们对4段会话在话题发展、极少回应、同时发言、独白和话题转移、沉默和缺乏言语反馈以及言语攻击等6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说汉语的男女在话语风格和交际策略上存在多方面的分歧。根据我们及其他社会语言学家对于世界各地单性别非正式谈话的分析,可以证实的是,男性和女性不同比例地使用着各种各样的语言特征。扩展话题、极少回应、同时发言、共同构成了女性倾向性谈话的模式,而自说自话以及话题的突然转换,鲜少口头反馈或者是频繁并公开地表达不同意则是属于男性倾向性谈话的模式类别。这些发现就使得男性和女性说话风格两极分化:竞争与合作。一方面,女性似乎将她们的谈话作为一项合作,在这项合作中,她们通过不断地发言来鼓励彼此详尽阐述正在讨论的问题。而另一方面,男性则更倾向于发表长篇大论而无需任何支持,他们以直接批评甚至是辱骂的方式来质疑他人的发言内容。因此,一些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为尊重那些受到公认的礼貌互动的准则,女性更倾向于使用由布朗和莱文森(Brown and Levinson,1987)描述的积极礼貌策略作为强调团队归属性和团结的策略,而男性经常性地陷入纠纷,公开向对方表示敌意该谈话的模式与朗和莱文森(Brown and Levinson,1987)提出的礼貌理论背道而驰。尽管如此,这种公开的挑衅是男性团结的标志和他们所追求的一种策略,他们对此乐此不疲。本文在前人研究其他社会男女日常生活交流的基础上,对16名中国男女在非正式场合中的聊天式的言语交际活动进行隐蔽式录音和话语分析,填补了中国男女两性同性间日常言语交流中研究的空白。为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受调查者不受异性或陌生人的影响)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在录音之前,笔者请求每一段会话中的一个人对同事同学进行隐蔽的录音)。在话语分析的过程当中,我们使用扫科茨(1996),卡梅隆(1996),皮尔金顿(1998),柯伊伯(1991)等西方社会语言学家所提供的分析模式去了解中国男女单性别非正式谈话的差异并与西方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目前有关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尤其是在言语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性别差异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社会中进行,而直接针对汉语社会的研究还不多,本文是国内首个考察男女日常汉语会话中表达礼貌方式差别的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