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道成像(CTE)对比,探讨超声检查诊断CD病变部位及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CD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和CTE,比较其影像学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73例CD患者中,1例超声检查和CTE均阴性,余72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共有139处,其中14例为吻合口复发;回肠型17例,结肠型9例,回结肠型32例。超声检查和CTE诊断CD小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8.0%和100.0%,诊断CD结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7.6%和100.0%。超声检查诊断回肠型、结肠型、回结肠型CD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100.0%、93.8%;CTE诊断回肠型、结肠型、回结肠型CD的敏感度均为100.0%。超声检查诊断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98.0%、100.0%、90.9%、94.1%、72.7%。超声检查和CTE对肠瘘的敏感度分别为95.7%和93.6%,对腹腔脓肿的敏感度分别为100%和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和肠瘘等肠外并发症,与CTE的诊断一致性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肠BD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肠BD的认知。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连续诊治的肠BD患者,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位患者,消化系统发病平均年龄35±19.2岁,中位年龄40岁。15例患者病变部位共36处,累及部位以回盲部最常见(33%,12/36)、末段回肠次之(28%,10/36),其他受累部位依次为升结肠7例(19%),横结肠3例(8%),降结肠2例(6%),吻合口处2例(6%),超声对病变部位的诊断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100%。15例肠BD患者均表现为肠壁增厚,肠壁厚度4-12mm,平均7±2.28mm;7例肠壁分层结构不清或消失(7/15,46.7%),8例分层结构尚清晰(8/15,53.3%)。15例BD患者中,11例超声发现肠壁内溃疡,其中5例为多发溃疡,6例为单发溃疡,其中3例为巨大溃疡(直径2.0-3.7cm);4例未见明确溃疡性病变。超声检查发现6例并发肠瘘,均经CTE或临床诊断证实,其中4例为回盲部肠瘘,均合并巨大/环腔溃疡;2例为吻合口-腹壁瘘。13例患者有完整的结肠镜检查结果,1例为治疗后缓解期,超声及肠镜均阴性;12例溃疡性改变中,4例为巨大溃疡,1例为单发浅溃疡,4例为多发浅溃疡或不规则溃疡,3例为环腔溃疡。超声假阴性者1例,敏感性为91.7%。结论经腹肠道超声可清晰显示肠BD的病变部位,敏感地检出肠壁溃疡及肠瘘等并发症,对BD的诊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