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T共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模式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油气盆地烃源岩中油气生成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与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受到各种地质环境与物理化学边界条件的制约,不仅与影响油气形成的内因—干酪根类型、有机碳含量有关,还与温度、压力、岩石矿物及流体介质、孔隙空间等外因有关。为了更为合理地描述油气生成过程,定量评价其生成潜力,以满足日益精细地油气勘探需要,本论文通过选取我国东部典型断陷盆地与南方海相下古生界不同有机质丰度、类型(Ⅰ和Ⅱ型)和岩性(泥页岩、泥灰岩)烃源岩和地层水样品,根据取样区埋藏史、热演化史和关键生烃期的古温压值等实际地质条件,利用自行研制的地层孔隙热解模拟实验仪,开展了大量PVT-t-L(压力P、孔隙空间V、温度T、时间t、孔隙流体L)共同作用下烃源岩热解模拟实验,结合含油气盆地演化过程中烃源岩孔隙流体、岩石矿物、沉积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比分析了地层水相态与压力、岩石矿物性质以及孔隙空间大小等对有机质热降解过程与烃类热裂解速度的影响,探讨了高温高压液态地层水-岩石矿物-有机质相互作用下油气形成的反应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形成的动态定量演化模式与烃源岩生油气潜力评价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自行设计研制了具有多项国家专利授权的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仪,建立了相应的PVT共控热解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温度、时间、流体压力、地层水及生烃空间大小等边界条件对实验室内热解生成油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油气生成的主控因素,但其它实验条件的影响也不可忽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才可能在实验室内更为合理地模拟地下油气形成过程。(2)在总结现有油气生成热解模拟实验仪器、设备及所选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岩性、干酪根类型与起始成熟度烃源岩的PVT共控体系与高压釜封闭体系的加水热解实验,对比分析了两种热解体系的H2、CO2、烃气、热解油及总油气产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烃源岩热解模拟实验方式对烃源岩热解产物产率与组成以及演化过程影响都比较大。(3)结合水的相图与高温高压下水的近临界物理化学特性,利用自制的高温高压油气溶解与释放模拟实验仪,测定了油气水三相共存时高温高压下地层水在正常原油中、原油在地层水中以及氦气、CO2/甲烷混合气在油水中的溶解度。结合烃源岩埋藏过程中孔隙度-成熟度关系,探讨了烃源岩孔隙中地层水的赋存状态及其对油气形成的影响。基于烃源岩中地层水的相态,开展了高压液态水与低压平衡态水两种相态水的烃源岩热解模拟实验,分析了水的相态及流体压力对气体组成与产率、油、总油气产率、成熟度及剩余生油气潜力的影响。(4)对比研究了海相与陆相烃源岩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有机质赋存形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岩石矿物组成烃源岩PVT共控条件热解模拟实验以及含有不同矿物的可溶有机质热裂解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热解实验产物特征,探讨了岩石矿物组成对油气形成的影响。(5)针对利用Rock-Eval热解参数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存在的不足,建立了PVT共控连续递进热解实验方法。在此实验基础上,精细刻画了Ⅱ型干酪根生油气过程,提出了一套评价干酪根热解生油气潜力参数,并结合可溶有机质(不同性质原油)热裂解转化成烃气的产率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烃源岩生油气潜力评价方法。在综合前人有关油气形成机理的认识基础上,探讨了高温高压液态地层水-岩石矿物-流体压力相互作用下油气形成的反应过程,综合大量PVT共控热解模拟实验结果,建立了Ⅱ干酪根烃源岩生成油气的动态定量演化模式。
其他文献
本文从考点、题型分值、试题特点等方面,对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古诗词阅读试题进行分析,探究其命题的特点与趋势,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以为2019年古诗词阅读备考提供参考.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宠物豢养不断增多,因动物致人损害而引发的民事纠纷不断出现,这引起人们对这一特殊侵权行为的关注。虽然我国《民法通则》对此做了规定,新颁布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
适应行业需求,加强BIM应用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BIM技术运用于全寿命周期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