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三阶段理论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初步验证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200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意念—行为”框架下的自杀理论将自杀意念的形成和从自杀意念向自杀尝试的转变过程看作是不同的现象,两者具有不同的预测和解释因子。自杀三阶段理论以意念—行为框架为基础,强调心理痛苦、绝望、联结感和自杀能力在自杀形成中的作用,模型较为简洁。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对心理痛苦量表和自杀能力量表进行本土化修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心理痛苦、绝望和联结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自杀能力和自杀尝试的关系,初步验证了自杀三阶段理论。本文包含以下五个研究。研究一和研究二以大学生为被试分别对心理痛苦量表和自杀能力量表进行中文版修订,并验证其因子结构和信效度。结果显示心理痛苦量表和自杀能力量表的信效度指标符合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可分别作为心理痛苦和自杀能力研究的工具。研究三至研究五以大学生为被试逐步验证自杀三阶段理论,依次探索了心理痛苦、绝望和自杀意念的关系,心理痛苦、绝望、联结感和自杀意念的关系,自杀能力和自杀尝试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自杀三阶段理论第一步的研究假设得到了验证。心理痛苦、绝望及两者的交互项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念;与自杀人际理论中累赘感知和归属受挫的交互项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相比,心理痛苦与绝望的交互项解释了自杀意念更多的变异。(2)自杀三阶段理论的第二步的研究假设得到了验证。与其他组相比,高心理痛苦高绝望组,联结感受挫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最强;心理痛苦与联结感的差异与心理痛苦绝望状态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不同的心理痛苦绝望状态下,联结感与心理痛苦的差异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不同,对同时体验到高心理痛苦高绝望的个体而言,当联结感低于心理痛苦时,会产生较强的自杀意念。(3)自杀三阶段理论第三步的研究假设得到了部分验证。自杀能力及现实性维度可以有效区分有自杀意念无自杀尝试者和自杀尝试者;在控制当前的自杀意念后,自杀能力及现实性维度可显著正向预测自杀尝试;先天性和获得性维度未能有效区分有自杀意念无自杀尝试者和自杀尝试者,也未能显著地预测自杀尝试。与自杀人际理论中的自杀获得能力相比,自杀三阶段理论中自杀能力在自杀意念向自杀尝试转变中的作用更敏感。综上,自杀三阶段理论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得到了初步验证。与自杀人际理论相比,自杀三阶段理论更具有临床适用性,可以更好地指导自杀预防和干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5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接受
颈痛(neck pain)是成年人慢性病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高达7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为进一步
柳树是我国乡土树种,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柳树属高大乔木,枝叶柔美。树冠丰满,有多姿的栽培变种,给人以亲切优美之感。喜光,适应性强,耐旱耐涝。根系发达
对参与瑜伽和拳击2种健身项目的20位女性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和观察。在结构化身体理论的视域下,从女性健身实践者内部经验与视角出发,讨论2种运动健身场域内女性的身体运动与
<正> 诗歌和音乐本来就是一对孪生的姐妹。我国的诗,更是从诞生那天起,就和音乐相伴随。据说大禹巡行南方的时候,涂山之女爱上了他,然而大禹却未能体察这怨女的心情。于是涂
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强调全面发展,社会对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较快,选择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日益增多,面对更加激烈的考试竞争,普通高中的艺术教师如何利用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经过10年的发展
当前以强调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势不可挡。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模式呈现出多维化特点。就就地城镇化推进来说,遭遇了方式粗放、动力不足、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