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是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宗教思想家之一。他把自己的基本神学方法描述为“关联法”,即以人的实存处境为出发点,在深入探索和建构存在论的基础上,把人的实存处境与基督教启示的信息关联起来。1952年出版的《存在的勇气》就是“关联法”的一个典型例证,蒂利希不但通过论述勇气问题来审视人的实存处境,而且用勇气的存在论含义来重新解释了信仰,并以此将人的实存处境与信仰的关系彰显出来了。书中论述的“存在的勇气”的概念是本文关注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要弄清的问题主要有:何谓存在的勇气?为什么我们需要存在的勇气?如何才能获得存在的勇气?在什么意义上,信仰通过“存在的勇气”得到了重新解释?本文对《存在的勇气》的文本解读表明,蒂利希认为人的基本实存处境就是时刻面临非存在的威胁,这种威胁被感受为三种实存性的焦虑。而存在的勇气是一种具有“不顾”性质的自我肯定,可以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自身存在进行自我肯定。而勇气之所以具有“不顾”的性质,是依靠着存在的力量,使一切存在者得以从绝对非存在中“站出来”的那种力量,上帝就是这力量,所以上帝是存在的勇气的源泉。进一步,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作为部分存在的勇气和作为自我存在的勇气的分析,蒂利希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不是最稳固的根基,都无法提供克服非存在的多重威胁的勇气。比起世俗世界,宗教是更接近神圣的领域,更能提供存在的勇气。但是,神秘主义和人神位格交往都不是完满勇气的来源,蒂利希把超越二者的勇气来源称为“绝对信仰”,信仰内容是“超越上帝的上帝”。真正的“信仰”不仅超越世俗层面的个人和集体,而且超越了具体的宗教,使人可以“不顾”非存在的多重威胁进行自我肯定,这就是蒂利希通过勇气的存在论含义对信仰所作的重新解释。最后本文试图指出,蒂利希所说的具有“存在的勇气”是一种等待和盼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