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社会分层及居留意愿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g2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既有流动人口的共性,又有其个性。本文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南郊客运站、鸿雁池、大湾7个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进行实地调研,依据调研问卷并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和社会空间布局,分析其人口特征和流动规律,并对其社会阶层进行科学的划分;进一步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影响因素以及居留意愿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实践意义、文献综述和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章研究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与本文相关的七种理论。第三章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侧重分析其生活空间布局和社会空间分异特征。第四章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分层研究。阐述其生存状态、社会分层情况以及不同阶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第五章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第六章结论对策与展望。凝练论文的主要结论,提出对政府政策的一些建议,并总结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的展望。研究结果:(1)生存状态方面。乌鲁木齐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存状态总体存在的问题有:受教育程度低、汉语言能力差、劳动技能缺乏、就业能力弱、收入水平低;住房狭小,生活条件普遍差;家庭子女数量多、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社会地位低等。(2)空间布局方面。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空间布局存在着向城乡结合部集聚的边缘化趋势,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城中村指向性。(3)社会分层方面。按照收入、职业与住房情况为划分依据,把乌鲁木齐流动人口划分为准市民身份阶层、自我雇用阶层、依靠打工维生阶层、失业阶层等4个层次。(4)居留意愿及影响因素方面。被调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67.6%愿意居留在乌鲁木齐,其中依靠打工维生阶层的居留意愿最强。从影响因素来看,收入、性别、汉语能力、职业、保险、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居住时间等因素均对居留意愿有影响,其中居住时间和居住方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年龄、婚姻、户口对居留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其他文献
利用小扰动法结合有限元法求解气膜控制方程——动态雷诺方程,得到了端面稳态及动态压力分布。计算了表征气膜动态特性的主要参数——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分析了端面锥度和静
系统以工业计算机技术,组态技术和研华ADAM-4000系列智能模块为基础,实现了互联网对现场设备数据的采集与监控。挂接在RS485现场总线的智能模块采集现场的实时数据,并通过研华智
物流调查是物流设施规划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物流数据统计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梳理日本在物流调查方面的工作进展,总结其在调查制度保障、
苦瓜是一种传统药食同源瓜果 ,通过沸水提取、醇析、脱蛋白和透析 ,从鲜苦瓜中分离出多糖粗品 ,粗品经sephadexG 1 0 0柱层析纯化 ,硫酸 酚法鉴定出多糖部位 ,收集单一峰组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益于贸易壁垒的削弱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交易成本在不断下降,离岸服务外包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而对更多跨国公司而言变得可行,服务外包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