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循环经济进入产业化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突破以“生态工业园”为代表的单纯物质闭环流动概念,才能更有生命力。也即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需要突破行业和区域的限制,在更开放的视角下,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关键环节建立规模经济优势,因此,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找到新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律的实施载体,并明确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行机理。本文围绕“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选择”这一中心议题展开。研究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和DEMATEL数学模型,分析“实施载体”对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影响程度,明确“实施载体”与其它影响因素的关系,识别出评价和选择实施载体的依据;其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典型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及其实施载体进行比较,归纳出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的出资人属性;并运用定量的层次分析法和定性的比较分析法,分析出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实施载体的企业组织形式。最后,在阐明实施载体的出资人属性和组织形式后,确定中国循环经济的最佳产业化实施载体,并进一步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揭示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内在运行机理,为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学术指导和理论借鉴。研究表明,首先,“实施载体”是中国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而解决循环经济的外部性、稀缺性、收益性、稳定性是选择实施载体的决定因素;其次,“大型国有资本”是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实施载体的出资人属性,“企业集团”是中国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最佳企业组织形式,也即“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是中国循环经济的最佳产业化实施载体。最后,文章阐述了在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如何在国有资本的推动下,以“产权纽带”为核心,通过产融结合的运作,实施跨域区、跨行业发展,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主要关键节点实现规模化发展,有效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性、稀缺性、稳定性、收益性等问题,最终有效降低循环经济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建循环经济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从而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成功落地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