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痴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人群向专业人员主动报告求助,有利于将干预认知功能下降和预防痴呆的关键时间窗口进一步前移。SCD人群的求助行为与求助意向密切相关,其求助意向的形成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过程,因此有必要探究SCD人群求助意向形成的内在机制,特别是各种信念结构成分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提高SCD人群求助意向的策略,从而促进对痴呆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目的:探究我国SCD人群求助意向形成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SCD人群求助意向的干预策略框架。方法: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发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的求助意向测量工具,通过对16名社区SCD个体的半结构式访谈,了解SCD人群对于求助意向的相关态度和信念,形成求助行为意向问卷,并在北京市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27名SCD个体进行问卷调查,从而验证工具的信效度。第二部分为横断面研究,在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提出SCD人群求助意向形成的假设机制模型,通过调查248名50岁以上、有SCD主诉的中老年人的求助意向及其相关因素,从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个方面,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求助意向的内在机制进行验证。第三部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提出提高SCD人群求助意向的干预策略初稿,并邀请12位相关领域专家对干预策略进行评定,完成两轮专家函询后,形成提高SCD人群求助意向的干预策略。结果:1.构建的求助行为意向问卷信效度可接受求助行为意向问卷包括求助意向子量表、求助态度子量表、求助主观规范子量表和求助行为感知控制子量表,共计35个条目。问卷条目和对应子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0,各量表的Cronbach’sα在0.57~0.96之间,重测信度在0.73~0.88之间。所有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介于0.83~1之间,各子量表的全体一致S-CVI在0.67~0.81之间,平均S-CVI在0.92~0.97之间。求助态度子量表、求助主观规范子量表和求助行为控制子量表包括直接测量部分和间接测量两部分,两部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30和0.55。对求助态度子量表、求助主观规范子量表和求助行为感知控制子量表的直接测量条目整体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96%。除求助行为感知控制子量表中的条目2同时载荷在态度因子和感知行为控制因子外,其余条目均不存在交叉载荷情况。2.通过横断面研究确认了求助意向的假设机制248名研究对象的求助行为意向得分为4.74±1.67分,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活动参与情况和慢性病数量的研究对象的求助意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35,P=0.013;t=2.010,P=0.046;F=3.762,P=0.025)。年龄、社会活动参与、文化程度对求助意向无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整体认知功能状况,以及求助态度和求助行为感知控制对求助意向产生作用(β=-0.036;β=0.065;β=0.024),整体认知功能状况对求助意向有间接正向作用效应(β=0.218)。SCD求助意向直接测量模型的路径关系有2条,其中作用系数最大的是求助态度(β=0.875),求助行为感知控制对求助意向也存在作用(β=0.114),解释了求助意向方差变异的93.6%。SCD求助意向间接测量模型(信念模型)的路径关系有3条。其中作用系数最大的是对求助态度(β=0.786),其次是求助控制信念(β=0.115),而求助规范信念对求助意向的影响路径系数最小(β=0.093),解释了求助行为意向方差变异的81.6%。3.主观认知下降社区人群求助意向干预策略主观认知下降社区人群求助意向干预策略以求助态度及相关信念作为干预的重要靶点,包括4个模块,即问题感知、消除误解、积极面对和规划未来,共12个主题。结论:SCD人群求助意向偏向积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求助意向形成机制假设框架成立:求助态度对SCD人群的求助行为意向作用显著,其次是行为感知控制,求助主观规范中的描述性规范对求助行为意向存在作用。提高我国SCD人群求助意向的干预策略应将求助态度作为干预的重要目标,基于多种干预途径,结合决策阶段的不同特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