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甲壳质氨基葡萄糖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葡萄糖(G-NH2)是甲壳素的最终水解产物,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单糖。本文测定了G-NH2还原能力、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与·OH自由基能力,用以判断其抗氧化性能。结论是G-NH2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以KA为阳性对照,考察了G-NH2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从本实验结果看,G-NH2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个复杂的过程,G-NH2对酪氨酸酶反应是先促进后抑制的;从酶促反应动力学看,G-NH2对酪氨酸酶而言是混合抑制剂,抑制类型是不可逆的。以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为模型,研究G-NH2对B16-F10细胞形态,细胞毒性,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此来评估G-NH2发展为美白剂的可能性。研究表明,G-NH2能改变B16-F10形态,使之不利于黑色素传递;根据G-NH2对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的影响,得出G-NH2对B16-F10的毒性小于KA。G-NH2能很好的抑制细胞内的酪氨酸酶,抑制效果比KA还强。对黑色素合成量的影响呈曲线变化,黑色素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的过程。G-NH2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虾体内的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能有效防止虾体黑变。同时G-NH2可有效抑制南美白对虾细菌增殖,从而防止南美白对虾肉质的破坏,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本实验也考察G-NH2对常见的水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G-NH2对常见的水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弱,不适宜用于水产养殖致病菌的防治。
其他文献
该文在收集大量东海区渔业资源历史资料和近两年东海区渔业生物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性研究,对笔者收集的大量实践资料和历史资料事实进行全面归纳总结,详细阐述了高强度捕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既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每一位高等教育从业者的使命。作为高校汉语教师,怎样认识自己的使命,怎样规划自己的学术人生,怎样定
长蛸(Octopus minor)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头足类,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人工养殖技术还未成熟,长蛸仍为野生群体。近年来,捕捞量的加大使得长蛸自然资源减少。目前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叶腕水母(Lobomema smthi)和拟叶腕水母(Lobonemoides gracilis)等食用水母类是我国传统的渔业捕捞对象,其美味可口,营养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称武昌鱼,2015年,在我国年产量达79.7万吨,是我国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团头鲂对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摄食高糖饲料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对饲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荧光显微镜计数、氚化胸苷示踪等方法研究了盐度为35的海水闭合系统生物滤器稳定成熟过程中生物膜生物相的组成、变化及系统中三态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蟹类病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而对中华绒螯蟹的研究主要是在国内,加之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又是一个新的疾病,国外尚末见正式报道.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