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手术治疗在脊柱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常采用开放手术、脊柱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Kambin于1973年提出“Kambin三角”这一概念并以此基础完成内镜下椎间盘手术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案。该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和疗效优良率高的特点,有文献报告优良率超过90%,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但对于巨大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则一直是PELD的难题所在,单纯的经患侧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并不能很好的减压被压迫的神经根。同时由于游离型椎间盘在椎管中的不同位置及节段,在PELD治疗上有了更多的方案选择,临床上现在形成了较为常用的三种PELD手术入路:即经患侧椎间孔入路、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加之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发展,术中环锯、磨钻的应用,还发展出椎间孔成形等手术方案。本文旨在就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皮内镜手术治疗方法结合我们的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73例接受PELD治疗的单节段高度游离型LDH病例。术中统计三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等指标。术前、术后、术后3月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进行比较。结果经对侧椎间孔入路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透视次数最多;经椎板间入路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透视次数最少。1例因为术中患者出现颈部疼痛无法耐受,转为经患侧椎间孔入路,并采用椎间孔成形的方法完成;1例经对侧椎间孔入路治疗L5/S1的高度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加重。7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三种入路方式术前、术后、术后3月VAS腰痛评分和腿痛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后3月应用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定总体优良率为90.4%,各入路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ELD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度游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具体手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椎管占位及狭窄程度、椎间孔、椎板间隙、髂嵴等情况加以考虑。经患侧椎间孔入路主要适用于L4/5及以上节段游离髓核靠近中线时,椎间孔成形适用于脱出的髓核组织蒂部比较小或者断裂难以从常规视野中使用髓核钳抓取时,经对侧椎间孔入路主要适用于L3/4、L4/5节段位于患侧侧隐窝或患侧椎间孔狭窄导致患侧取出较困难时,经椎板间入路则更适合于椎间盘突出在靠近中线的L4/5、L5/S1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