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和比较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血管性痴呆(VD)及正常老年人(NC)磁共振上脑白质疏松(LA)情况,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束FA(部分各向异性)值及ADC(表观扩散系数)值的改变,探讨血管源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特点,评价DTI的诊断价值。同时通过分析VCI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其与DTI参数的关系,以期为VCI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提供分子水平的客观可视化依据。
材料与方法:对常规头颅磁共振检查中有血管性病因者98例行DTI扫描(所用设备为Philips1.5T超导磁共振仪)及神经心理学评估,根据上述评估分为NC(35例)、vMCI(50例)及VD(13例)三组,并由2名以上副高职称医师对其中医证候要素进行评定。首先观察各组在T2WI-FLAIR序列上出现皮层下、脑室周围(放射冠或半卵圆中心)及基底核团(内囊或丘脑)出现高信号的脑白质疏松情况,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三组间LA病灶分级(Aharon Peretz法)和病灶范围的差异;然后,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测定以下两侧对称部位兴趣区(ROI)的FA值和ADC值:嗅内侧回白质、海马、扣带回前部及后部、额叶下回白质、颞叶上回白质及枕叶角回白质。用方差分析及LSD检验对左右两侧各部位ROI的FA值和ADC值分布进行三组间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最后,用因子分析统计出vMCI组及VD组各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并与其FA值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LA病灶分级:NC组以0和1级居多(31例,91.18%)、vMCI组以2和3级居多(39例,78.0%)、VD组以3和4级居多(12例,92.31%),呈认知障碍越重LA分级越高的趋势。
2,LA病灶分布范围:NC组以侧脑室前部居多(7例,41.2%)、vMCI组以额叶及顶叶白质区居多(33例,71.74%)、VD组多累及全脑白质区(9例,69.23%).3,(1)FA值:各组的左右两侧比较显示右侧嗅内侧回、左侧扣带回后部及两侧额下回白质纤维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显示Nc组与vMCI组在右侧嗅内侧回及两侧额下回白质(FA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NC组与VD组在右侧嗅内侧回、右侧海马、两侧扣带回后部、两侧额下回及左侧枕叶角回白质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两侧额下回FA值差异最显著,vMCI与VD组仅在左侧角回白质FA值具有显著差异。(2)ADC值:各组间左右两侧比较显示两侧嗅内侧回、左侧海马、两侧扣带回前部、两侧额下回、两侧颞上回及两侧枕叶白质纤维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病变部位ADC值缺乏特异性。
4,FA和证候关系:在50例vMCI和13例VD的证候要素分布中阳虚、阴虚出现频率最高,各为41.27%、38.10%,瘀、火、痰居其次,各为20.63%、17.46%和15.87%,气虚和血虚较少,均为12%,风证最少为1.5%。各证素组和额下回白质区FA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血管源性认知障碍与LA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均具有相关性,随LA病变面积增大及病变范围增加而逐渐加重,病变部位呈由前向后逐渐发展的趋势。
2,Nc组与vMCI组两侧额下回白质FA值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TI可以作为诊断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种方法。
3,NC组与VD组的右侧嗅内侧回、右侧海马、两侧扣带回后部、两侧额下回及左侧枕叶角回白质FA值之间的显著差异,vMCI与VD组左侧角回白质FA值具有显著差异,也说明病变是由前向后逐渐发展的。
4,VCI的证素分布和MRI中的FA所代表的脑白质病变各向异性间的关系无显著相关,对此尚需继续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