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创造性地提出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指出高考命题需与复杂真实的情境相结合。深度学习强调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指向,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建构知识,于真实情景中实现问题解决,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特性、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偏远县域由于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理念落后与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地理课堂较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性、实践性与思想性等特点也并未得到完全体现,学生深度学习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因此以偏远县域为切入点,探究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的现状及面临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偏远县域湖南省绥宁县为研究区域,以建构主义、情景认知等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界定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概念内涵,分析了地理深度学习的特征要求与判断依据,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偏远县域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现状及面临困境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偏远县域学生的元认知和理解性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符合地理深度学习的要求。但是部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尚未得到体现,内部学习动机、知识迁移、批判性思维与地理核心素养等方面水平相对较低,尚未满足地理深度学习的要求。(2)偏远县域学生存在地理基础薄弱、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自觉性较差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较差等弱项学习行为。(3)偏远县域教师对深度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较少,学习机会较少,工作负荷重,时间精力不足。(4)偏远县域在促进学生地理深度学习方面还面临师资力量薄弱、信息化教育设备落后、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设备稀缺、优质生源流失、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及家庭学习环境欠佳等困境影响。针对上述分析,结合偏远县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第一,从创设问题情境、丰富课堂活动、发掘周边乡土地理知识、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等方面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第二,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从“互联网+师资培训”、“互联网+交流研讨”、“互联网+直播教学”三个维度出发,均衡教育资源,实现地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三,选调发达区域优秀年轻教师和大学生前往偏远县域对口帮扶,适当减轻偏远县域教师的工作负担;第四,在班级内部实行导生制度,促进优生带动后进生;第五,通过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等激励政策,逐步提高教师教学激情;第六,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着手,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给与留守儿童更多关爱。最后,选取《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为教学案例,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听课教师的反馈,进一步论证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地理深度学习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偏远县域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