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乳牛肝菌(Suillus biovinus)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为研究对象,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两种菌根性食用菌的固体培养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影响乳牛肝菌和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各因素的最佳值。并进一步在无菌条件下对乳牛肝菌和松乳菇进行菌根合成试验,探讨基质种类、接种方法、菌种种龄等因素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为实现大规模组培化菌根苗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固体培养基优化 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适宜乳牛肝菌生长的最适碳源为20g/L葡萄糖、离子浓度为1/4MS、活性炭浓度为0.5g/L、适宜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0.4~0.6mg/L NAA,菌丝最高日生长量可达2.45mm/d。乳牛肝菌在以1/2MS液体培养基浸泡的不同基质上菌丝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纯棉籽壳或蛭石、棉籽壳混合基质(1:1)效果最佳。 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20g/L葡萄糖,最适离子浓度是2MS,最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1.0~2.0mg/L6-BA或0.4mg/LNAA,最适的活性炭浓度为1.0~1.5g/L。 2、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乳牛肝菌生长曲线(基本液体培养基:1/2MS+20g/L葡萄糖+100mg/L肌醇+100mg/L酪蛋白,pH6.0)可分为四个时期:延滞期(3~5d),快速生长期(5~12 d),稳定期(12~14d),衰亡期(14d~)。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最适接种量为6%~8%,种子液种龄为5~7d,初始pH值为6.0,装液量为100mL/250mL,摇床转速为140r/min,适宜的封口材料为封口膜,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为24~26℃。在优化条件下乳牛肝菌的菌丝体干重生物量可达3.26g/L,是初始干重的20倍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33.1%。 松乳菇的液态发酵生长曲线(基本液体培养基:2MS+20g/L葡萄糖+100mg/L肌醇+100mg/L酪蛋白,pH6.0)分为四个时期:延滞期(1~14d),快速生长期(14~30d),稳定期(30~34d),衰亡期(34d~)。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可以确定各因素的最适因子为:15g/L葡萄糖,2MS离子浓度,8%初始接种量,种子液种龄为20d,装液量80mL/250mL,摇床转速180r/min,6层纱布封口,最适pH6.0,发酵温度在30~32℃之间。在优化条件下松乳菇的菌丝体干重生物量可达2.24g/L,是初始干重的25倍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54.5%。 3、无菌条件下菌根合成 乳牛肝菌与黑赤松可以形成菌根,适宜的菌根合成基质为蛭石和棉籽壳混合基质(2:1),菌根侵染率可达64.9%;在1/2MS+1.0mg/L NAA+20g/L葡萄糖+2g/L活性炭+100mg/L肌醇+100mg/L酪蛋白+5.7g/L琼脂培养基上菌根合成可达79.9%的侵染率;接种10~15d的乳牛肝菌菌块或添加液态发酵种龄6d的乳牛肝菌菌丝球以及在菌悬液中浸泡黑赤松无菌种苗根系10h三种接种方法均可以达到最佳菌根合成效果。合成菌根的细胞学观察发现,该菌根含有菌套和哈蒂氏网等明显结构。在不同基质处理上进行的松乳菇与黑赤松的菌根合成实验,3个月后统计发现不同处理均没有形成明显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