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以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受试者为基线对照,评价按摩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应指标的改善;2以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hypothalamicarea,LHA)为重点,从能量代谢平衡及下丘脑食欲调节网络切入,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按摩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枢作用机制及特点,为按摩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临床资料收集采用单纯性肥胖患者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课题纳入3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摩组)采用腹部按摩疗法进行干预,另纳入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作为基线对照及按摩组按摩治疗后对照,所有受试者(按摩组和正常组)于基线期进行体重、BMI、体脂率、腰围、臀围、股围、SF-36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测量与评价。所有单纯性肥胖患者分别于基线期及治疗6周后进行两次静息态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并在治疗后再次进行体重、BMI、体脂率、腰围、臀围、股围的测定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正常组于基线期只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不给予任何干预。以LHA为种子点,使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度(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分析方法,分析单纯性肥胖患者按摩治疗前后与健康志愿者存在异常的LHA静息态功能连接度,以及腹部按摩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LHA静息态功能连接度的调整作用特点。结果1临床资料结果基线期按摩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在PF、GH、VT、MH四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按摩组评分趋势高于正常组。经过6周治疗干预后,按摩能显著改善按摩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BMI、体脂率、腰围、臀围和股围(P<0.01)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在PF、BP、GH、VT四个方面的评分(P<0.05);其中在PF、GH、VT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2单纯性肥胖患者LHA静息态功能连接度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单纯性肥胖患者LHA与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楔叶静息态功能连接度升高;与双侧壳核、丘脑、尾状核静息态功能连接度降低。经过按摩治疗后,单纯性肥胖患者LHA与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上回、额中回、左侧距状回静息态功能连接度升高;与右侧小脑蚓部静息态功能连接度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按摩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LHA与右侧中央后回静息态功能连接度升高;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静息态功能连接度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LHA rs-fc差异同体重变化回归分析:LHA和豆状核静息态功能连接度差异与体重变化成正相关,LHA和枕叶静息态功能连接度差异与体重变化成负相关。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LHA rs-fc差异同腰围变化回归分析:LHA和脑干、小脑前叶静息态功能连接度差异与腰围变化成正相关,和顶下小叶、颞叶、梭状回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度差异与腰围变化成负相关。结论1按摩疗法能明显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BMI、体脂率、腰围、臀围、股围等临床效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绪方面的问题。2下丘脑能量代谢平衡中心核团的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肥胖发生的因素之一。3单纯性肥胖患者与正常人在认知功能系统等脑区可能存在差异。4按摩疗法可能通过躯体感觉中枢,并以边缘系统、奖赏回馈系统整合高级认知活动相关脑区对单纯性肥胖发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