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导致价值多元化的出现。每个个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考量,因此,在面临道德境遇时,就会出现个体行为与社会道德要求不符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道德认同的缺失。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问题的频出要求我们对道德认同给予高度关注。论文首先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认知图式的概念、形成过程做一个总结概括;其次,从认知图式的视角切入,分析和探讨道德认同的概念内涵、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概括总结认知图式视角下道德认同的实践价值。首先是从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分析道德认同在个体实施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其次则是基于道德认同的形成过程总结道德认同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论文写作主要以中外文献资料为基础对道德认同进行研究。论文的绪论部分分别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社会背景、理论背景、选题意义以及道德认同与认知图式的研究现状。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的一系列道德问题令我们不得不对社会道德现状予以关注和重视,而当今社会道德问题之一便是道德认同道德缺失,随着道德问题的日益突出,道德认同研究也越发迫切。社会认知理论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主流范式之一,且认知图式是其研究的新成果,因此,从认知图式的视角对道德认同进行分析,业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学术界对道德认同和认知图式的研究资料颇丰,然而,却鲜有学者对这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本论文尝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认知图式的视角对道德认同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一般意义的道德认同进行概述。道德认同是道德自我认同与道德社会认同的整合。道德自我认同即是个体对自我的道德定位,而道德社会认同则强调个体对外界价值观等的有选择的吸纳,因此,道德社会认同一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道德认同研究兴起的原因在于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研究过于强调道德认知而忽视了道德行为的研究,由此而引发了“知行脱节”的社会道德问题。因此,道德认同的目的是个体能够在情感与行为上与外界社会道德规范达成一致。在此意义上的道德认同具有主体性、动态性、过程性、行为指向性以及社会性的特征。其次,论文尝试从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的认知图式的视角探析道德认同。社会认知理论指以人以及人的活动为研究对象,考察人们对社会世界、特别是对他人的了解、理解以及概念化的过程。社会认知涉及个人怎样对来自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的复杂过程。而在此基础上的认知图式则被理解为个体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后所形成的复杂的知识结构,其包含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事物的一般认识,也包含对他人的印象和态度。认知图式的形成过程即是社会认知理论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及社会判断。而认知图式视角下的道德认同则可以定义为围绕着道德意识单元而连接起来的道德自我图式。道德自我图式的形成与发展亦要经过道德知觉、道德印象、道德判断等几个过程。在此基础上的道德认同具有情境依赖性、预见性、差异性、动态性以及实践性五个特征。此前已对道德认同进行了理论论证,最后一章是探讨认知图式视角下道德认同的实践价值。首先从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着手,道德认同既是道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实个体实施道德行为的动力之一。基于认知图式的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总结概括道德认同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认知图式视角下道德认同的形成依赖于个体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道德教育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道德说教,而应该让个体尽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形成道德认同,使个体的情感和行为能够与社会道德要求达到一致。最后是本篇论文的结语。结语部分主要是笔者在本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些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