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学者刘熙载勤奋好学,通读古文经典,在文化充斥、时局动荡的晚清实为难能可贵,可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者。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而对其书法美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备深入,故本篇论文就当前的研究现状,对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刘熙载出生耕读之家,传统的农耕方式给予了其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同时刘熙载又通读道家、佛家经典,形成了以“和”为核心,融于自然、顿悟的独特的美学思想。刘熙载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结合具体实例,援引名家点评,考察细致深入,这在当时都是极为宝贵的,也对后世的书法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上述对刘熙载思想渊源的探寻,本文从书法本质、书体、书家、创作技巧、批评鉴赏五个方面对其书法美学思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考察,与目前囿于书法领域的研究不同,本文着重考察了书法本质中“书意”循法方为“书象”的辩证逻辑关系;书体的演变中对“唐隶”的重视;书家的传承中对过渡阶段的书家的重视;创作技巧中用笔、结字气力平衡的把握以及落笔之前对“书意”的积累的强调;批评鉴赏中对南北书论的互证等。这些书法美学思想都是以“和”为核心思想来架构的,也是本篇论文着重考察和研究的。通过深入探究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的独特特征也就跃然纸上了,本文从书法的发展史观、书法的形式意味观和书法的审美范畴观三个视角加以论述,除了目前对刘熙载公认的辩证思想外,本文着重分析了的书法发展史观中刘熙载对唐隶的继承与超越的推崇,书家中对李阳冰的推崇与自二王以来欧虞褚薛并称的否认;书法形式意味观中篆书与草书的“书意”互通;辩证的书法审美范畴中对形神问题中“他神”与“我神”与“书意”以及“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的内在关系等等。通过系统深入研究了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的内容和特征,本文对其价值与局限做了简要评价,分析了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中“书如其人”与“人之累书”的内涵,因囿于儒家思想的禁锢而对王献之高超的书法技艺持不置可否的态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