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HRMRI)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5月连续入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症状性MCA M1段粥样硬化性狭窄(50%~99%)患者87例,使用3.0T磁共振进行HRMRI检查,分别测量最窄层面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Vessel area, VA)、管腔面积(Luminal area, LA)、最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Wall thickness, WT)及最小WT。参考VA及LA的计算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①病变近心端正常层面与远心端正常层面的VA和LA的平均值作为参考VA和LA;②优先选择病变近心端层面为参考层面,如无合适层面,则选择病变远心端正常层面作为参考层面,其VA和LA即为参考VA和LA。计算管壁面积(VA—LA)、斑块面积(最窄层面管壁面积—参考管壁面积)、斑块负荷([斑块面积/最窄层面血管面积]×100%)等参数,分别评估以下管壁特点:⑴重构模式,首先计算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最窄处VA/参考VA);根据参考层面的定义不同,分别计算两种定义下的重构指数并进行分类,①第一种定义:RI<0.0为负性重构,≥1.0为正性重构;②第二种定义:RI≤0.95为负性重构,≥1.05为正性重构,0.95~1.05为无重构。比较负性重构和正性重构病变的管壁特点。⑵偏心特点,计算偏心指数(eccentricity index, EI)[(最大WT-最小WT)/最大WT],根据EI不同,将病变分为偏心性病变(EI≥0.5)和同心性病变(EI<0.5),比较偏心性病变和同心性病变的管壁特点。⑶斑块位置,根据斑块在横断面图像中的位置将斑块分为上壁、背侧壁、下壁及腹侧壁。结果⑴重构模式:①第一种定义,44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19例(43.2%)为负性重构,25例(56.8%)为正性重构,与正性重构病变相比,负性重构病变,最窄层面管壁面积、斑块负荷(p均<0.001)以及EI(p=0.023)更小。②第二种定义,70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负性重构29例,无重构6例,正性重构35例。与正性重构病变相比,负性重构病变的管壁面积、斑块负荷(p均<0.001)均较小。⑵偏心特点:共78例纳入最终分析,其中偏心性病变55例(70.5%),同心性病变23例(29.5%);偏心性病变和同心性病变相比,最大WT更大(P<0.001),最小WT更小(P<0.001)。⑶斑块位置:78例患者中,16例(20.5%)斑块位于上壁,7例(9.0%)位于背侧壁,29例(37.2%)位于下壁,26例(33.3%)位于腹侧壁。斑块位于上壁或背侧壁累计为29.5%。结论HRMRI有助于评估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重构模式、偏心特点以及斑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