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地下传热机理与试验模型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新型节能减排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工程实践中。然而,水源热泵机组-地源热泵系统使用会引起地面沉降,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内目前对此研究甚少,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岩土热物性参数,由于地下岩土介质的复杂性、高不确定性以及现有测试方法中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点有限等,导致现有测试方法测得的岩土热物性参数具有较大的不准确性。因此,如何对地源热泵系统使用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预测以给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如何设计一种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测试较多岩土样本热物性参数以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好以上两个难题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抽水沉降模型,指出了它们对于研究水源热泵机组-地源热泵系统抽水沉降机理的不适用性。接着分析了水源热泵技术使用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结合现有抽水沉降模型和水源热泵现行设计理论,运用地下水动力学、传热传质学等学科知识,创建了一个基于水源热泵机组的地源热泵系统耗能量与沉降量的数值模型,用以预测水源热泵机组-地源热泵系统使用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大小。最后,进行了工程实证分析,通过工程实证分析确认了本文所创建的耗能量-沉降量模型对沉降的预测较准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还建立了地源热泵地埋管传热数值模型,并同时利用实验手段和有限元模拟手段对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和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设计具有置换功能的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器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同时,本文所进行的有限元分析也佐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为正在进行的实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所进行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耗能-沉降数值模型中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只考虑了单个含水层和单井抽水的简单情况,所设计的测试岩土热物性参数实验还需进一步优化,及本实验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方面需进一步深究等。
其他文献
本研究是“气浮为核心的净化工艺组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该课题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我国北方地区水源水在冬春季多存在典型低温低浊特征。低温低浊水体中胶体颗粒减少,降低了颗粒间相互碰撞凝聚的几率,同时颗粒间Zeta电位在较低的水温下会升高,增大了其相互间
软基处理是沿海地区油库储油罐建设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实际工程中有很多因为地基处理不适当而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罐体发生倾斜失稳,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或纠偏处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地铁无疑成为改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然而在地铁的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质问题
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十分广泛地应用,但在混凝土工程中质量事故却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质量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按照规定对混凝土原材料及
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许多优点,施工工艺也已相当成熟,对它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然而如何评价地基的加固效果、较为准确地预仙其固结变形,一直是理论分析及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建筑形式逐步向大尺寸、大空间结构发展,超长混凝土结构已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建设中,超长混凝土结
钢结构以独特的优点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耐火性差的特性也非常突出。高温下钢梁的力学性能与常温下完全不同,主要是钢材强度和刚度的显著下降。火灾下钢结构可能发
斜腿刚构桥是中等跨径桥梁中有较强竞争力的桥型之一,其关键设计参数,静、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是工程应用中非常关心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开展了如下研究
经济的高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水体富营养化是国内外水系面临的最主要威胁,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意味着水质恶化,继而引发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恶化循环,甚至直接威胁